“放心吧阿華,我不會讓你變成倒插門女婿,被人戳穿脊樑抬不起頭來的,這座別院可建成獨門獨戶,婚後只在圍牆上開個側門,可以直通到大宅即可。”
“這座別院是我送給你阿華的,條件是你要代我照顧到家裡母親、姐妹等,所以,從道理上來講,這算是你的財產。”
“將來你與大姐生有孩子,一樣的是姓蔣,而不姓陳。”
陳天華把這些原則問題講述清楚,免得蔣阿華心裡嗝隱。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尤其生養孩子姓氏歸屬,這是倒插門的區分標誌。
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如此優厚條件,蔣阿華打起燈籠滿世界找,也絕對找不到。
那就按少當家的主意辦,立馬建別院,爭取在年前建好。
這個別院實際原設計圖上就有,地基都打好了的,只要往上壘砌石條,磚木即可。
這次年前回來,別院不但早已建好,而且傢俱等一應俱全,按陳天華的意思,不搞什麼訂婚儀式了,正月初六直接拜堂成親。
一切都是現成的,請人來辦理酒席。
這次陳天華攜媳婦兒李淑貞回到西埠頭村,計劃住十餘天,待初六那天大姐亭娟的婚禮辦完,初八這天他們才回杭州。
年前還有五天時辰,陳天華不能歇息,他要一直忙到大年三十。
雙棲鎮的石灰窯場來年的擴大再生產,新場址以及投資總額等要跟董事們,高管們一起商量規劃。
李淑貞不願意跟著他去煩這些瑣事,她在家裡陪著母親聊聊天,幫著未來丈夫盡點孝道。
偶爾由幼娟陪著出去逛逛。
薛婉珍對這個兒媳婦非常滿意,親自下廚做早餐,還把壓箱底的一對玉鐲送給李淑貞。
這對玉鐲在李淑貞的首飾盒裡,它不算最好最貴的玉器,但是最為珍貴。
因為這是婆婆送給媳婦兒的拜見禮,意義重大。
現在的陳天華今非昔比,尤其是這次帶未過門的媳婦兒,一起回家過年,這種面子和排場前所未聞,完全稱得上是錦衣還鄉。
鎮保長範成貴見了他面,現在也是相當客氣,他的那點勢力跟現在的陳天華比,猶如胳膊與大腿。
石灰窯場辦得很成功,他也懶得去多管,反正都交給了胡瑤香在管。
而胡瑤香呢,經過二年磨鍊,各方面漸入佳境。
她本身讀過幾年私塾,加之自己聰明伶俐,在陳天華的薰陶下進步很快。
每次陳天華返回雙棲鎮來,都要關心一下胡瑤香的進步情況,並抽出一定時間進行輔導。
避開她們之間的年齡,從某種程度上講,胡瑤香稱得上是他的女弟子。
胡瑤香很感激陳天華,這個窯場不但解決了她今後生活的後顧之憂,而且讓她的生命呈現了光彩,活得更有意義了。
正因為如此,她認定自己這輩子已經離不開陳天華了,對這個男人有種強烈的依賴,和死心塌地的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