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劃定:自武定門外至拱宸橋北,運河東岸一帶,自長公橋起至拱宸橋止,作為日本國專管租界。
日本國原想在上海開設專屬租界,無奈滬上是美英法三國勢力範圍,加上大清政府反感他,最終,他們沒有成功。
於是,他們就在靠近上海的杭州和蘇州兩地,設立了日本在江南的專屬租界。
江南地區歷來是富裕地區,各國列強虎視眈眈。
拱宸橋的日租界處於京杭大運河的南端,這裡河道寬闊,便於船隻來往停靠,貨物裝卸堆存極為方便,水路四通八達。
水路到上海、漢口、重慶等地非常便捷,它還佔據著通往東海寧波港,杭州灣等出海口的內運線。
拱宸橋這位置極具戰略要地。
自1896年日租界成立以來,東洋人經過近七年的打造建設,裡面開有商埠、報館、客棧酒樓茶館等。
當然,煙館、妓院、賭坊那是不會缺少的。
十丈紅塵,喧譁熱鬧。
在日租界裡,江湖幫派、間諜、商人、東洋浪人,嫖客…一幅幅眾生浮世繪在這裡上演。
這裡煙街柳巷,繁華熱鬧,是紙醉金迷的銷金窩。
東洋人在租界內開設的煙館、酒館、妓館、賭館等,足夠使得周圍居民是迷魂失魄。
拱宸橋日租界裡,東洋人具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管理權,有專屬警察局和僑民治安隊。
這裡成為東洋人胡作非為,巧取豪奪的根據地。
日本國駐杭州領事館就設在日租界內。
在拱宸橋靠近大運河東岸,聳立著一幢三層日式洋樓。
這座樓房的門口,一塊長方形實木做成的牌匾,四周雕刻珍禽百獸,纏枝花紋。
中間面板上繡著「吉田會館」四個黑體字。
這棟日式洋樓院門高大,是深黑色纏枝大鐵門,平日裡大門緊閉,過路的人很少能看到大門洞開,帶有幾分神秘。
進入會館纏枝大院門,穿過一個漂亮精緻的大花園,便是一樓的大廳。
大廳中間擺著若干張辦公桌椅,檔案櫃,還有幾張長桌和幾條凳子,陳設簡單就是公共辦公場所。
大廳兩側和二層樓都是小房問,作為員工寢室和主管人員辦公室。
三樓一般閒人免進,就是東洋本國辦事人員未經允許也不能隨便上去。
從外表看來,「吉田會館」清靜整潔,就是一處經商辦公場所兼員工住宿,與其它商埠並無不同。
會館內所有工作人員均為東洋人,連僕人和廚師都是。
這所會館的主人叫吉田太郎,三十幾歲年紀,身材短小精悍,鷹頭雀腦,長臉白皙。
平日只在公館內身著和服,出門則為了行事便利,則穿西裝。
吉田早年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之後在日本陸軍中也混過一段時間。
後來覺得在軍隊中行動受到限制,吉田不久便辭去軍職,加入黑龍會,並以浪人身份,積極參與各種激進政治活動。
甲午戰爭之後,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開始走上了資本主義和軍國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