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大清王朝,國內金融銀行業大體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外國政府或財團,在國內開設的外資銀行。
這些銀行資金實力雄厚,在大清國內沒有阻礙的搞結算,投資,收購等,尤其熱衷於對大清國的鐵路和礦產資源的開發。
英國的滙豐銀行,麗如銀行。
日本的正金銀行,三井銀行。
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
德國的德華銀行。
美國的花旗銀行。
俄國的華道勝鎮行
他們除了從事國內外貨幣結算,銀票,發行國家或企業債券,還貸款給清朝政府。
第二部分是國內銀行。
清政府現在的銀行業非常落後,都是官辦,方興未艾。
大清銀行(戶部銀行
中國通商銀行。
北洋保商銀行。
除此之外,國內民資主要以錢莊為主。
著名的錢莊有以下幾家為代表。
日升昌錢莊
亳州錢莊
南京巷錢莊
蕪湖錢莊
大德昌錢莊。
“按世叔敘述,咱們大清國真正意義上的民資銀行,目前還沒有一家?”陳天華問。
“是的,目前民資就是錢莊。”陳宗玉說道:
“錢莊主要在結算與放貸方面做得比較便捷,江浙一帶分號開到了鄉鎮。”
“如果咱們成立銀行,也就是國內第一家民資銀行囉。”陳天華忍不住感嘆一聲。
“應該可以這麼說,我們變成了先驅者,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陳宗玉道:
“目前大清國內,金融系統主要以國庫為主的皇資,西洋的外資,國內各商號的民資組成。而大清銀行代表的就是皇資,可他目前是欠債累累,辛丑賠款尤如泰山壓頂,大清銀行的運轉,實際是完全依賴外資。”
“所以,目前的大清國,實際是外國資本在掌控局面,他們一家獨大,就算上海開設的通商銀行,和天津開設的保商銀行,實際都是中外合資銀行,而且還是外資佔股為主。”
陳宗玉這番話,完全揭示了當前大清國,非常現實而殘酷的經濟面紗,宛如一塊遮羞布抖落在地。
那就是說,中國從辛丑條約開始,已徹底淪為殖民地國家,大清的封建朝廷是在為洋人們服務,打工。
後世歷史學家認為:此時的清末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狀態,算是客氣的。
以陳天華看來,那是給自己臉上再貼塊遮羞布,實際基本淪為殖民地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