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人吃完包子和麵條,洗了洗手,便無事可做。
接下來的情形發展,自然是膩膩歪歪的說情話,捏手捏腳摸摸臉,摟摟抱抱,最後發展到相互親吻。
這些,對於陳天華而言,那是輕車熟路,可對於李淑貞來說,是破天荒頭一遭,生澀緊張得要命。
她可從來就沒被男人牽過手,更別說親吻了,自然是緊張而躲閃,渾身汗都出來了。
陳天華非常清楚,面對一個未世之黃花閨女,他要更加地珍惜,只能是循序漸進,慢慢引導,但決不強求。
男女之事,欲速則不達。
倆人就在房間裡嘻鬧,說些各自的趣聞,時間不知不覺中過得很快。
到了下午四點左右,李府可容納二百餘人的大廳,開始人頭攢動,傭人們都已佈置完畢。
壽星之位已設好,助演小舞臺在上面,還赫然放置著一架進口的鋼琴,黑漆漆的鋥光瓦亮。
聽孫勇說,這是杭州聖瑪利亞教會學堂裡的演奏鋼琴,費了很大功夫,才搬運過來的。
鋼琴這個舶來品,在時下大清,那絕對是頂級奢侈品,完全沒有普及。
這裡除了教堂,教會學堂裡數架鋼琴之外,大清最有權有勢的達官貴人家裡,恐怕也是沒有鋼琴的。
一會兒,麻將會宣告結束,人園陸續進入大廳裡,旋即進入祝壽議程。
先是家裡人拜壽,妻妾子女逐一跪拜,後面是親侄親侄女等跪拜。
陳天華因為沒有名份,只能參加親朋好友這一黨裡,大家來了個集體作揖祝壽,沒有搞跪拜禮。
因為許多跟李存智算是同輩,況且是五十壽,不是七十大壽。
這個簡化版估計是李存智自己提出來的,還比較符合實際情況。
雖然這中間有自己的晚輩或部下,但一律這樣處置比較妥貼。
接下來是助興節目。
沒想到,第一個助興節目,是鋼琴伴奏“美麗的家鄉”由白素靈獨唱。
伴奏的是聖瑪利亞教會學堂的外籍牧師,是一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船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這是美麗的家鄉
是我生長的地方
……
白素靈的嗓子清脆甜美,空靈感十足,要是放在後世,她的嗓音是可以往歌星方面發展的。
她一唱完,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息。
“李太太唱得真好聽,從沒聽過這麼好聽的。”
“這是誰賦的曲詞?應該是李太太吧,她多才多藝。”
“……”
第二個節目,當然是鍾氏的越劇‘蘇三起解’選段。
鍾氏唱得清脆悅耳,舞臺表演,眼睛,手和身段等盡顯專業水準,也是博得大家的陣陣掌聲。
唯一不足的,這種越劇缺乏新意,大夥看得聽得太多,缺乏新鮮感,鼓掌也就禮節性的叫好罷了。
跟著下來第三個節目,是李淑瑛的鋼琴獨奏曲,貝多芬的‘致愛麗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