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一年四季在於春,新年第一天,我也得早起。”陳天華笑眯眯回答道。
“也是,早起是個好兆頭,那你等會點著灶膛幫娘燒火,我來做雞湯年糕。”
“嗯。”陳天華點頭答應了。
母親洗了把臉,就準備為全家人做新年的第一頓飯。
她切年糕塊,切青菜絲,再用純雞湯和雞肉絲,做起了傳統的‘雞湯年糕’。
在清末,浙江民間過年的習俗是:
正月初一家家都吃年糕,意喻日子從此年年高。
大年十五是元霄節,這天早上必定吃湯圓,紹興土話叫‘團團’,意為團團圓圓。
每家正月初一吃年糕的習俗是一致的,但年糕做法不盡相同。
有炒年糕,蒸年糕,煮年糕。
有吃鹹的,也有吃甜的。
而雙棲鄉西埠頭村的習俗,一般家家都喜歡吃‘雞湯年糕’,或稱雞汁年糕。
陳天華用火柴,時下稱為‘自來火’,去點燃稻草團,然後塞進灶膛裡,就引燃起了火。
母親將凝凍成團的雞湯,舀出放入鍋裡燒開,放入切成薄塊的年糕,再放入被霜打過的新鮮青菜絲,然後是煮熟的雞肉絲,燒開三五分鐘即可。
起鍋前加少許食鹽,就成了。
綠油油被霜打過的青菜,本就帶有點甜味,鮮得讓眉毛都會掉的雞湯,還有雞絲,再加上年糕是新做的,那味道自然是刮刮叫。
對陳天華而言,還是第一次吃到這種頂頂讚的綠色食品,這比起後世的什麼山珍海味,不知鮮美到了多少倍。
他吃了滿滿的一大碗,又喝了半碗湯,才算罷了。
穿越之後的第一個鄉村春節,是他今生今世都難以忘懷的記憶。
按當地習俗,正月初一這天,是不允許走親戚朋友家的,就自個過。
初一上午,村裡每家每戶基本上是婦女們在洗衣裳,把家裡人昨晚換下來的舊衣裳,都洗乾淨。
這叫‘洗舊換新’。
男人們呢就真成了大老爺們,抽著旱菸喝著茶,嗑著瓜子剝花生。
小孩子們,則穿上新衣裳,天真而快樂地在空地上跑著跳著。
滾鐵環,踢毽子,旋陀螺等等玩出花樣來,把童年的歡快盡情揮灑。
村裡面的少男少女們,穿上新衣裳,吃著花生,瓜果,成群結夥地去逛廟會,看戲文。
大清早,吃了點雞湯年糕,幼娟就被村裡小姐妹們拉出去玩去了,說是到鎮上去看‘走高翹’的戲文。
她穿上全套新衣裳,衣兜裡左邊裝著花生,右邊裝著陳天華在紹興城裡買的‘小胡桃’,那種很香很脆的硬果。
看她興致勃勃的樣子,估計想去顯擺顯擺,抖擻一下自己的全套新裝。
大姐亭娟則很懂事,她幫著母親清洗衣裳。
正月裡的湖水寒冷刺骨,母女倆雙手凍得通紅通紅,陳天華實在看不下去,就在爐灶裡燒一鍋鍋熱水,滲入盆裡,提高點水溫,讓她們的手在水裡好過些。
“根兒,你就別管咱母女倆了,大年初一的出去走走,穿上新衣裳到處轉轉,別老悶在家裡,像個老古董。”
薛婉珍嗔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