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裂隙驚唐月,生死簿上拭玉顏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長恨歌》白居易
楊玉環怔怔環顧著四周。她剛下馬車,咒罵與抱怨四面環來,不絕於耳。人們穿著淩亂,絹、絲、麻,各個材質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貼在疲軟無力的身體上。年邁的黃袍老人在身前佝著腰,正一步一步地蹣跚著。
人們手中舉著燈,照亮一片荒涼。暮夜熱浪翻滾,野田皆已枯焦。
木製的建築上,有不少劃痕,雜物與破布散落一地,似乎不久前,這裡剛經過了一場逃亡。這似乎是一座驛站。站內的一片黑暗,正向站外點點燈火行禮。
她認出了發潮木板上蒼勁有力的題字:“金城驛”。
金城驛,位於京兆興平縣,天寶十五載六月初八的夜半時分,玄宗在逃亡入蜀的途中,經過金城驛,金城驛的人們早已倉皇四散,用雜亂的驛站招待三軍與帝王。
金城驛距長安一百一十三裡,而距馬嵬驛僅有二十八裡。
本不該是這樣的景象,她也不應是楊玉環。
她本是在興平市旅遊的一個歷史系學生。游完楊貴妃墓後,四處閑逛,不料越走越偏,直到看見一座廢棄的佛堂。
佛堂的外牆早已斑駁不堪,曾經朱紅的大門,如今顏色褪去,只剩下腐朽的痕跡。
佛堂後院,枯木與雜草間,靜立著一棵梨樹。坍圮枯木為庇所,厚重青苔作衣裳。
她被枯木絆了一跤,摔倒在梨樹下,再睜眼,便是如今的景象了。
隨著貴妃的記憶不斷湧入腦海中,她打了個冷戰,在熱得能讓人蒸熟的風中。
楊玉環知道,明日,待到三軍行至馬嵬坡,便是自己命殞佛堂之時。
馬嵬坡之變,由禁軍左武龍大將軍陳玄禮發起,誅殺楊國忠後,亂軍屠盡楊氏全族。當玄宗以為這場鬧劇已經結束時,六軍將士揚言:“楊國忠謀反被誅,貴妃也不宜事奉陛下”。
若是想活命,留給自己的,只剩下了幾個時辰。
怎麼辦?
馬嵬坡之變似乎是一個死局,僅有的兩個結局,一為楊貴妃為盛唐殉葬,二為玄宗與貴妃一同赴死。而第二個結局,在帝王家,在極端惜命、屢次求長生之法的玄宗帝王家,幾乎是天方夜譚。
這兩個結局都不是她想要的。
面前的玄宗似乎發現了她的躊躇,回首望向她。
皇帝已到暮年,身形瘦弱如枯木,鬢角似落滿了深冬皚雪。他的眼中空洞無神,除了迷茫,楊玉環再看不出任何色彩,開創過盛世的自信在他躲閃的眸裡盡數煙消雲散。
“愛妃,可是身體不適?”他顫顫巍巍地伸出一隻手,不知是等楊玉環攀上他的胳膊,還是攙住他搖搖欲墜的身體。
先演一演吧,楊玉環想。
她知道軍隊逃亡時的怨氣有多重,她若是表現出異常,被誤認為妖魅附身或是被指控大不敬,指不定又會被縊死。
她並沒有繼承楊玉環的感情,無法對一個能當自己爺爺的老人産生愛慕之心,在她看來,他,只是歷史上一個孤單的彗星。
閃亮,卻轉瞬即逝,縱身墜入無邊的黑暗。
楊玉環立馬眨了眨眼,向前走去。
古時的長裙她有些不習慣,剛邁出步子時還踩到了裙擺,絆了一下,好在沒有跌倒。她重新站定,頓了頓才繼續走去,輕輕地伸手挽住了玄宗的胳膊。
好細的手臂,她心想。
這就是強大到撐起一個盛世大唐的玄宗嗎?
玄宗心不在此,也沒有感受到楊玉環與之前有什麼不同。他扭過頭,一步一步踏入了驛站的黑暗中。
玄宗以心情不佳為由,把自己困在了一間屋內,不讓任何人接近,哪怕是她,或高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