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過去,江雲早與林婉兒成了親,頭年就生了江念,後離了終南山,恍惚間已是十四個年頭。後來江月找到了京城,兄妹重逢,感情更為深厚,只是江月時常放心不下那去了少林的不狂,故時常唸叨。也與江雲說起過,當年受不狂恩惠,又是報了仇,又習了武,闖蕩了好些年都是靠著不狂照顧。
故此次要來鄭州,江雲便將江月、林婉兒、江念,一家子全都帶了來,一方面江月可趁此機會去見一見老朋友,另一方面也算帶著江念出來走走逛逛。
不過因又公幹,不好先辦私事,故而一家子先在鄭州住下,等著北方來人。
如今鄭州已經是來了幾方高人,不說那易子川與小龍女,就是那還在路上的武三通也是江湖上的好手。如今又來了這江氏一家,更是魚龍混雜。
雖是如此,但這來鄭州的卻還不止這些!就說那柯鎮惡一行,自與一燈大師去小廟避雨之後,總不見小青或者易子川他們尋來。
易子川還好,小龍女在那等他,他不回來也不為奇怪。只是小青去追殺不狂,卻不見了蹤影,這叫柯鎮惡等人好不焦心。
就聽那柯鎮惡道:“青兒武功雖好,卻還年輕,心底又軟只怕會受人哄騙。”朱聰道:“青兒向來好強,只怕不殺了不狂,不會回來。”
韓小瑩聞言心中大急,直道:“那可如何是好?天南地北的,若是叫他跑了,或者死在哪個角落,化成了枯骨,她豈不是要在江湖上尋他一輩子?”
一燈大師見他們著急,便就道:“我聽你們說那和尚是少林弟子,只怕也會躲回少林寺,青姑娘雖一時沒想到,但若真找不到,必然要去少林寺碰碰運氣。”
朱聰聞言眼前一亮,連聲道:“不錯!咱們去少林寺等著,不只是青兒,若是那不狂當作回了少林,咱們正好抓了他,問問無色禪師!”
於是柯鎮惡一行也往那鄭州趕去。
這四方英豪齊齊趕往鄭州,個個是江湖上有頭有臉的人物,而這北方,臨潢一處,卻為鄭州一事出了些許故事。
卻說那郭靖自在燕京召集了江湖義士與楊康配合拿下臨潢後,楊康是積極準備這北伐,而郭靖則是一心罷兵與蒙古和談。
二人為此也爭論了不少,郭靖直言道:“大宋連年戰亂,我輩習武為的是保家衛國,那蒙古毀我家園,自該奮起反抗!如今他們已敗,又有和談之意,為何還要再興刀兵?”
楊康則不然,雖說如今他跟郭靖關係不錯,但在這個問題上確實針鋒相對。
只見楊康道:“蒙古如狼似虎,今朝勢弱,可與我大宋和談,可來日方長,終究有我大宋衰落的時候!到時蒙古再來,可還有郭靖?”
郭靖不善言辭,但心繫天下,雖知楊康言之有理,卻依舊不改前言,只駁道:“如今國內連連徵調兵丁,農耕無人,此時罷兵,百姓才得安樂,若再做北伐,如何了得!”
他們二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鬧得整個臨潢都是沸沸揚揚。有的支援郭靖,認為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可追得太過。有的則認為蒙古狼子野心,又有前車之鑑,必然不安好心,此時就該依著楊康,乘勝追擊殺進蒙古,為死去的一眾無辜報仇雪恨!
二人自攻下臨潢後便一直爭論,直到朝廷來了使者,要楊康與朝廷使者去商議北伐之事。楊康由於要坐鎮臨潢,於是便對著使者道:“我自會派人前去,不必遣人來,只選個居中的地方,雙方商議便是。”
雙方又定下在鄭州府商議,於是便有了那江雲入鄭州的事情。
這天夜裡,郭靖知了朝廷意欲北伐之事,心中大為不快,回了房中也是一臉鬱鬱寡歡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