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對青山愛晚涼,不慕王侯慕狷狂。
吟來秋水長風起,落去梅花滿地香。
千金築臺邀月色,散金珍珠換華章。
此身嘗是雲中客,瑤池醉舞亂紅妝。
王倫落筆寫下一首八言律詩,李助見了拍手稱快。讚道:“好一個瑤池醉舞亂紅妝。“
朱武也跟著讚歎:“寨主哥哥氣勢灑脫,有道家風骨、書生傲氣啊。“
回來這幾日,王倫已經將山寨事情安排妥當。這日清閒下來,便與李助、朱武兩人品茶對弈。
放下手中筆墨,王倫對侍立在身邊的潘小七道:“且拿下去吧!”
待潘小七退下,王倫將準備好的象棋拿了出來,道:“兩位兄弟,咱們切磋一二!”
“哥哥怎的不下圍棋?”李助雖然開口發問,但是還是坐了下來。
“圍棋鬥智布甲,卻是文人所愛,不及軍中象戲。”回答了李助一句,王倫又對朱武道:“朱武兄弟也坐,咱們這次來個六國對弈!”
朱武聽王倫說的出奇,也坐了下來。“如此戲法倒要向哥哥請教!”
“大宋在西有西夏,在北有大遼,在東有女真,加上我梁山與南邊摩尼教不正是六國分列麼!”王倫笑吟吟取一把棋子來,精巧如玉雕。
象棋戲法乃有三十二子,雕以紅帥,輔以車馬炮相仕成雙,又輔以五卒,另一方乃有黑將,使相而成象,仕而成士。
此對弈,自古有長久淵源。戰國之時,史載已顯,《楚辭招魂》有云: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此時棋制,有棋、箸、局三器而成。兩方行棋,每方六子,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以精貴象之牙而成,而箸幾近於骰子,行棋之前,當先投箸。局,乃方形之盤。行賽之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彼此進攻逼迫,而制對方於死地。
春秋戰國時兵制以五人為伍,故設伍長一人,共六人,彼時乃為軍事操練之遊戲,亦是每方六人。此時弈棋,乃象徵當時之戰鬥戲耍。後,於此棋制之上,又出喚作塞之棋戲,只行棋不投箸,早時對弈時可僥倖而取勝之弊乃去。塞戲盛行,乃在秦漢,當此時,又稱塞戲以格五。
南北朝時北周朝代,武帝制《象經》,王褒寫《象戲序》,庚信寫《象戲經賦》。及至唐時,象棋乃大成,唐乃成象棋譜《樗薄象戲格》三卷。
到了宋朝,司馬光著《七國象戲》,尹洙作《象戲格》、《棋勢》,晁補之又撰《廣象戲圖》,民間更有大象戲蔚然成風,三十又二隻對弈,便自此而始也。
此對弈也,橫十而豎九,以九宮之內,抑或通盤之上,兩方格殺如戰陣神通,軍陣之中,將帥頗是熟練於此道。
朱武以軍陣見長,也熟悉象棋,看著面前的三副象棋道:“哥哥要用著三副棋子變作六國麼,這象棋戲法倒是面幻莫測,勝負難料了!”
李助心知這是王倫去了一番北地,要用著象棋演義一番,也衝著王倫拱手道:“願向哥哥請教!”
王倫就在案几上鋪來一面大紙,以筆墨勾勒,竟將三局,合之為一。將三副棋子盡皆安排妥當,王倫拊掌笑道:“如此天下,好似六國會戰,豈不更妙許多?”
那朱武聽了王倫說了兩次六國,不明所以,直接問道:“哥哥如何篤定江南摩尼教可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