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江州城頭上“完顏部”大旗隨風飄揚,它也在向世人昭示:這裡已不是大遼的國土,而是女真人的天下。阿骨打佔領了寧江州,遂命闍母、銀術可駐守此城,自己率大隊人馬暫離寧江州返回會寧。
臨行前,他反覆叮嚀闍母和銀術,寧江雖小干係重大,猶如蜀、魏爭奪之街亭,天祚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並囑託二位要做好迎敵準備。二位勃堇一再表示說請酋長放心,有我二人在寧江州不會再屬遼國,即使天祚親來亦不足為懼。
阿骨打還是放心不下,再次叮囑道,若戰事緊速派快馬通報。於是,阿骨打離開寧江州,二將目送女真大隊人馬遠去。
寧江州首戰告捷,會寧城一片沸騰,將士們在分發分繳獲的戰利品。蒲察夫在兩名侍女攙扶下,拄杖而來。
蒲察夫人,完顏頗剌淑之遺孀也。頗剌淑,景祖劾裡缽之四子襲節度使,追封廟號肅宗,論輩分蒲察夫人是阿骨打的嬸母。
老婦人看著繳獲的鎧甲、馬匹還有耕地之農具,笑逐顏開。
這時,希尹陪阿骨打迎面而來,二人見到蒲察夫人倒身跪拜,老婦人道:“免禮”,伸手扶起二位。
阿骨打找來一把藤椅請老婦人坐。阿骨打說道:“嬸母親臨,看來今天是高興啊。”老夫人滿臉笑容,說道:“初戰大捷,繳獲這麼多東西,嬸母能不高興嗎?侄兒才兼文武,沒有辜負先王的希望。”
阿骨打畢恭畢敬地回答:“這都託先王和嬸母的福啊。”
蒲察夫人讓侍女又找來兩個木凳,命二人坐下敘話,平時不愛多說話的蒲察夫人,今天饒有興致,說道:“今天是個大喜的日子,高興啊。”
“侄兒今天也高興,願聽嬸母教誨。”阿骨打道。這位指揮千軍萬馬叱吒疆場已年屆五十的完顏部酋長,在嬸母面前畢恭畢敬,就像一個聽話的孩子。
老夫人意味深長地說道:“嬸沒事兒常想你叔父頗剌淑說過的那句話,阿骨打不在烏雅束之下,事實也證明他確實沒看錯人,正因你即酋長之位,繼先王之志,我們女真才有今天的大捷。嬸兒高興,我們女真後繼有人啊。”
“侄兒能幹出一番事業,多虧諸位勃堇戮力同心,更多虧嬸母的指教。”阿骨打道。
老夫人放低了聲音:“是啊,有你們這些人,我女真就大有希望了,脫離了遼朝暴政脫離了苦海,現在兵精糧足。侄兒,將來咱們也要建立一個國家,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也是歷代先王的遺願啊。”
建國也是阿骨打心願,阿骨打答道:“多謝嬸母教誨,我阿骨打銘記在心。”
天色漸晚,希尹說道:“老婦人人年事已高,還是早回去休息,改日再前來奉陪敘舊。”
老婦人道了一聲,好吧。希尹和阿骨打將老婦人扶起,侍女前來攙扶,二位目送她老人家離去。
第二天,阿骨打在氈帳內與眾勃堇議事。
阿骨打坐在土炕之上,土炕上鋪著蘆葦編制的草蓆,草蓆略顯得有些粗糙。一張獨板棕紅色案桌擺在阿骨打面前。其他都人坐在兩側的“萬”字炕上。土炕和萬字炕下有煙火通道相連,通道一直延伸帳外,煙囪高舉過氈帳。
阿骨打正襟危坐,掃視了一下眾人說道:“各位勃堇,此次舉兵,我將士效力上下同心,越過扎只水攻克寧江州,首戰大捷,我女真軍民士氣大振。今將歸降之兵仍以舊制分與各路,整飭軍隊厲兵秣馬,以待軍令。”諸勃堇精神振奮情緒高昂,紛紛表示一定操練好人馬,隨時聽候調遣。
在這幾天時間裡,阿骨打完成了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他把軍隊整編了!
原先女真人打仗。雖每次都有一位總指揮,但下面具體上陣時,都是按家族血緣,扎堆往上衝的。這太原始了!雖上陣父子兵有凝聚力,可一來不利於統一指揮,二來兵權分散。阿骨打沒絕對權威…
現在,完顏阿骨打建立了猛安謀剋制,每300戶為一謀克(百夫長,每10謀克為一猛安(千夫長。這樣由他管理千夫長、千夫長管理百夫長、百夫長再管理下邊小兵…層層具體,如臂使指。
晚秋時分,會寧城外起伏不平的山嶺上野草枯黃松柏濃綠。
一天,黃塵古道上,寧江州信使飛馬而來。在木柵築就的城池門外下馬,守城士兵橫刀攔住,信使出示腰牌,守城士兵仔細檢視後示意放行。
信使直奔議事氈帳而來。氈帳外侍衛又將其攔住,信使再次出示腰牌,侍衛又仔細辨認一番,讓他止步帳外。
此時,氈帳內正在舉行會議。希尹宣讀立功將士名冊,阿骨打對有功將士進行獎賞,並對陣亡士兵,家屬賞黃牛一頭,作為撫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