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梁興郎來到萬緣橋一瞧,石頭上寫的是:"不姓高來本姓梁。"自己一想,"我出來這些日子,並沒訪著一點頭緒,我也不知梁王莊在哪裡?
這也須是神人指示。只要把我孃親找著,花幾千兩也不要緊。"故拿出四兩黃金折二百銀子。
王員外叫家人把頭一塊石頭搭開,梁興郎~看第二塊上寫的是:"巧妝改扮覓萱堂"。
梁興郎一看,這明明是我。這才問:"第三塊還有字麼?"家人說:"要瞧第三塊,是三百銀子。
"梁興即一看,說:"我倒要瞧瞧。"立刻又拿六兩黃金折三百兩銀,交給王太和。
王太和一想:"真怪,真有人拿銀子瞧。"叫家人把第三塊搭開,梁興郎一看,第三塊寫的是:"興郎要見生身母。
"梁興郎一看,這更對了,說:"你把這塊拿開我看。"家人說:"要看第四塊,是五百兩。
"梁興郎說:"你怎麼訛人哪?"家人說:"不訛人,你愛瞧就瞧,不愛瞧不瞧。
"梁興郎一想:"已然花了五百,再花五百,只要有了我孃親的下落,慢說花一千,兩千也花。
"想罷又拿出十錠黃金。王太和叫人搭開第四塊一瞧,第四塊上寫:"去到臨安問法王。
"梁興郎一瞧這句話,"呀"了一聲,幾乎翻身栽倒。自己一想,了不得了,這許是有人知道我由家中出來的心思,設出圈套,誆騙我一千銀。
"自己又一想:"我的乳名沒人知道,此真令人難測。"自己這才問道:"眾人且知道這臨安法王,是怎麼一段事?
可是地名?可是人名?"大眾一個個俱皆搖頭,說:"不知道。"梁興郎自己心中真如萬把鋼刀扎心,正在發愣,那邊來了一位老丈。
眾人說:"你要打聽,問這位老頭罷,他叫福地聖人,什麼事他都知道。
"梁興郎趕緊施禮,說:"借問老丈,可知道這臨安法王是在哪裡?"這老者說:"你要間臨安,由這往東南走二十餘里,有一座興隆鎮,上那裡打聽去,這裡沒人知道。
"梁興郎一聽,無奈叫書重挑起琴劍書箱,一直夠奔東南,約走了有二十餘里,見前面有一座鎮店。
村口外樹林下有二位老者在樹旁酌棋,一位是白臉長髯,一位長的清奇古怪,梁興郎連忙上前說:"二位老人家請了!
我打聽打聽,有個臨安法王,二位老人家可知道?"這位老者一聽說:"臨安我可知道,當初金宋未交兵以前①,這座興隆鎮就叫臨安鎮,後來來室天下太平,改叫為興隆鎮,這個法王我可不知。
"那位老者道:"賢弟,你是不知道,我比你大幾歲,我十二三歲的時節,你還是小孩不記事。
這村口如意庵尼姑廟,我記的就叫法王庵,後來改的如意庵。你去打聽法王,尊駕到那裡去打聽罷。
"梁興郎一聽,謝過二位老龍趕緊帶了書童,進了村口一瞧,路北里有一座廟,山門上寫著"如意庵"。
上前一叩門,由裡出來了一個小尼姑,把門開開,說:"施主找誰?"梁興郎說:"我是前來燒香。
"小尼姑說:"我們這是尼僧廟。"梁興郎說:"不管是甚廟,我要燒古香。
"小尼僧便領到大殿,梁興郎燒上一性,燒完了香,說:"小師父,你帶領我在廟裡遊逛遊逛。
"小尼僧說:"可以。"立刻帶著梁興郎到各院中觀看。這個廟是三層殿,有東西跨院,甚為寬敞,游來游去,來到一個東跨院,這院中是北房三間,東西配房,北房門外掛著一塊匾,上寫"冰心堂"三字。
梁興郎一看,就知道這院中有孀婦守節,正在一愣,只見由北上房出來一位老婆婆,有六十多歲。
鬢白成霜,穿的衣服平常,梁興郎一看這位老太太的模樣,不由自己心中一慘,二目落淚。
這位老太太一看他,也覺著眼圈一酸,眼淚落下來了。母子天性所感,老太太並不敢認,說:"這位先生尊姓?
"梁興郎說:"我姓梁,乳名叫興郎。"老太太一聽,心如刀剜,說;"兒呀!
我只打算今生今世,你我母子不能相見,沒想到為娘還見著你了。"梁興郎叫了一聲:"親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