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說:"和尚,我這裡給你換換衣服,送你榮歸廟宇。"川家人去到外面,給和尚買憎衣鞋襪。
家人答應,去不多時,給拿了三身僧衣,都是上好之物,一身黃雲緞的,一身白緞繡花的,一身藍緞子的,三身連鞋襪,一百二十兩。
秦相派書童侍候,和尚沐浴更衣。濟公頭一回洗臉換上衣服,到了書房坐了。
秦相把和尚贏的銀兩給他兌好,派家人把自己所乘之馬備好,打全班執事,送和尚榮歸故廟便了。
和尚說:"大人,可恨我與大人緣淺,相見已晚,離別甚速。今日一分手,不知何年才能相見?
"秦相說:"和尚,你哪時願來只管來。這也不是離著幹山萬水,我正要無事合你盤桓盤桓。
"濟公說道:"和尚要常到大人這裡來,大人,我那裡有些門包。"秦相吩咐把門工叫進來。
不多時十幾個家人都來,站在書房以外,大人說:"濟公是我本閣的替僧,哪時來,不問我有什麼公事,不許阻他,須回我知道。
"那些家人連聲答應:"是是,奴才等謹依命。"濟公道:"這幾個人我和尚要賞他幾個錢,大人意下如何?
"秦相知道和尚有用到的幾萬銀子,必是做個瞼,想罷說:"和尚,你自己酌量。
"將公說:"眾管家,每人我賞你們一百文。"秦相說:"和尚,你多賞他們幾兩,我給你墊上。
"濟公說:"不是,我賞他們每人一百文,今天給明天不給了。我和尚來,這一百文,僱他們回話;我和尚不來,有一天算一天,每月每人加工錢三用,大人你替我墊上罷。
"秦相說:"是了。"和尚這才告別,秦相派二十家人護送:"傳我的堂諭,所有各庵觀寺院,必須跪接跪送。
他乃是本閣的替僧,送他榮耀歸廟。"眾家人答應,外面備馬。和尚告別秦相,出了相府上馬。
家人打著引馬,頭前邊牌鎖根旗鑼傘扇,趕退閒人。街市上看熱鬧的人就多了,都要來看秦丞相的替僧。
和尚騎馬來至靈隱寺,鳴鐘擂鼓,聚集眾僧。濟公先叫監寺的:"過來。
我後面有銀子,你給稱五十兩一封二十封,十兩一封一百封。"監寺的答應。
濟公說:"眾管家,當著我和尚,代我傳傳堂諭。"管家說:"是,不知聖僧就傳什麼堂諭?
"濟公說:"你們這廟中和尚聽真,濟公和尚乃是秦相爺的替僧,今天榮耀回寺。
聖僧要同你們這些和尚借錢打酒,要有錢不惜,登時送有司衙門治罪。
"家人照這傳諭,眾僧人一聽,"這也不錯。"濟公又說;"眾管家來,再給我傳堂諭,久後我和尚沒錢,跟他們借錢,屋內沒人,偷點什麼,不許言語。
如瞧見,不叫偷。如違,當時推出廟門立斬。"管家~聽也笑了,只可含糊答應。
眾僧人一聽,心想:"這廟裡由他反了。"雖心中不悅,敢怒而不敢言。
濟公把銀子貨二十家入,每人五十兩,打執事的人每人十兩。一個個歡天喜地,竟自去了。
和尚把新衣裳脫下來,包在包裹之內,仍被上舊袖衣,拿住包袱,信步出了錢塘門。
見眼前一座當鋪,和尚進了當鋪,把包袱往櫃上一捺。掌櫃的一瞧,一個窮和尚,穿著一身破壞,拿了些衣服,都是件件新,再瞧和尚直掀著簾子東瞧西看,彷彿是後頭有人追他,他像害怕的樣子。
當鋪掌櫃的說:"和尚,你這衣服從哪裡拿來的?趁此說實話。"濟公說:"掌櫃的,你看估多少給當多少?
不然,給包上,我上別處當去。"旁邊二櫃過來說:"你別不開眼了。
這位大師父,不是方才騎著馬由門口過去,做了秦相的替僧。你不認得了?
大師父當多少錢罷?"濟公說:"給我當一百五十吊錢吧。"二櫃說;"和尚要銀子要票子?
"和尚說:"我要現錢,暫把當票存在櫃上。"掌櫃的叫人把現錢搬在門口,和尚就嚷:"誰來紅錢?
"由那邊過來一大漢說:"和尚,我給你扛。"和尚說:"你心壞了,不叫你扛。
"和尚叫些窮人這個扛三吊,那個扛二吊,大眾一分,還剩下五吊,和尚說:"叫那大漢扛著吧。
"大漢扛起來趁亂就跑,和尚不追。眾人說;"和尚,把錢扛到哪去?
"和尚說:"隨便吧。"眾人各自散去。和尚找衚衕一蹲,那大漢扛了五吊錢跑了十七條衚衕,和尚過去一把將大漢揪住。
不知後事究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