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後,趙玉樹生下她和張再景的第一個孩子,是個男孩,取名張桂心。
馮淑蘭託人捎信給張炳善,他的長孫出生了,能不能回家看一眼。
張炳善告訴來人,道門一入深似海,從此家人是路人。
張桂心滿月那一天,張家辦了一場隆重的滿月宴。
張炳善和馮淑蘭的女兒張玉嬋也帶著一家人回來了。
張玉嬋嫁在本城開油坊的黃家,人稱黃油坊,黃家幾代人都在興州開油坊,興州人日常食用的花生油、豆油,一大半都出自黃油坊家的榨油機。
張炳善肯將閨女嫁到黃家,一開始看中了黃家家境殷實,二來是看中了黃嘉禾老實厚道,張玉嬋嫁過去不會吃氣。
出嫁已經八九年的張玉嬋,兒子黃振已經三四歲了,虎頭虎腦的樣子,十分招人喜歡,跟舅舅張再景小時候簡直一模一樣,人家都說外甥隨舅,一點都不假。
客人當中,當然不會少了作為張家表親的梁漱玉。
他的閨女梁小玉已經出嫁,如今有孕在身,今天沒來做客,他兒子梁詩書已經16歲了,膀大腰圓的,看上去比張再景還要老成幾歲,今天跟著他爹一塊來了。
馮淑蘭問梁漱玉:“表哥,詩書如今也跟著你在廣濟堂行醫?”
梁漱玉笑著回答:“弟妹,咱們兩家一樣,都是吃這碗飯的,說不好聽的,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他不學這個,還能學什麼?”
馮淑蘭笑了起來,說:“這孩子長得真喜人,時間過得多快呀,一晃工夫都是16了,親事定了沒有?”
“弟妹,還沒有呢,有合適的你多費費心。”
“這個自然,我們這樣的人家,孩子還愁找不到媳婦兒?”
倆人正聊著,葛冰玉帶著家裡幾個女傭人過來送水果,看見梁漱玉,趕著過來叫表叔。
梁漱玉說:“好閨女,一遇到了這個場合,都是你在忙活,你爹媽可沒白疼你。”
葛冰玉笑道:“我侄子的滿月宴,我這個當姑姑的該忙,表叔,您跟我媽多聊一會兒,我先到廚房幫會忙。”
指著葛冰玉的背影,梁漱玉悄悄對馮淑蘭說:“我看這孩子不錯,又勤快又爽利,最難得的是懂事,她比詩書大幾歲?”
“大三歲,她今年19了,怎麼?你想讓她跟詩書?”馮淑蘭將兩隻食指並在一起,問梁漱玉。
梁漱玉微微點頭說:“女大三抱金磚,我覺得挺好,只是不知道冰玉願意不願意。”
馮淑蘭早已明白了葛冰玉的心思,她有意拒絕梁漱玉,又怕梁漱玉誤會,以為她貪念葛冰玉的好,想把她在身邊侍奉,不想把她嫁出去。
猶豫了片刻,她說:“要不,趕明天,我問問她的意思?”
第二天,馮淑蘭瞅了個沒人的機會,將梁漱玉的意思轉達給了葛冰玉。
葛冰玉一聽,立刻搖頭說:“梁詩書的確是個不錯的人,但我一直把他當弟弟看,以梁家的條件,什麼樣的兒媳婦找不到?我不配。”
馮淑蘭知道她不情願。
梁漱玉問起來,她只好如實地告訴他,葛冰玉說她配不上樑詩書,梁漱玉也是個明白人,從此,再也不提此事。
張桂心週歲的時候,馮淑蘭半夜起來小解,不小心摔了一跤,跌斷了右側大腿。
趙玉樹親自動手,給婆婆接骨,外敷趙家的黑膏藥。
骨頭倒是長上了,由於臥床兩個月,吃的太好,馮淑蘭又中風了,從此,便臥床不起。
葛冰玉自責,都是因為自己照顧不周,馮淑蘭才跌了這一跤,為了將功贖罪,她將照顧馮淑蘭的一切事宜,全都包攬了下來。
張炳善在家的時候,裕興堂的大小事務都歸他管,他這一出走,沉重的擔子一下子落在了張再景的肩上,他整天早出晚歸,忙得不可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