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後,雨季漸漸遠去,明顯的感覺到,此後每下一場雨,氣溫就漸涼一點。天空變得更加湛藍,偶有如煙的雲飄過,越發顯得秋高氣爽。每天的急救任務多種多樣,每天接觸的人也形形色色,原來在醫院專科病房中幹臨床工作,面對的是專科病人,後來調到急診,面對病人的範圍明顯增加,開始接觸專科外的患者,現在從事急救工作,面對的是社會上各種各樣的病患及他們的家屬,甚至他們周圍的一系列人員,情況愈顯複雜,也使自己不得不變得更加謹慎,考慮的問題要更加全面。
今天照常出診,雖然接診病人的病情不重,但是我們的出診任務就沒有停止,所以我們也沒有時間回站上去補充物資及氧氣。其中有兩位患者我認為根本不需要救護車就可以去醫院,一位是感冒了頭痛,一位是由於住的樓層太高,需要我們把他擔架抬下樓而已。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急救不僅僅只為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偶爾也會變成個別人隨意揮霍浪費的公共資源。
一直到中午兩點,我們護送完一個高齡的肺心病患者去醫院後,才匆匆在路邊隨便填了下肚子,大家略微休息了一下,我們準備出發回站上去補充醫療物資和氧氣,但是天不從人願,距離站點還有200米的時候,“咚咚咚”簡訊響起,有任務,內容如下:發單時間:20xx年09月25日15:16:35任務號xx0925xx8541,現場地址:xx市大橋阿拉鄉小媽祖廟,聯絡人:先生,聯絡電話:135xxxxxx,主叫:135xxxxxx,主訴:昏迷。
這是一位症狀比較重的患者,並且位置較遠,現在趕去至少需要五十分鐘至一個小時,並且這個地址在彝族自治村,一個山溝溝裡,比較難以定位。我決定先打個電話再次確認地址和患者病情,如果患者病情真的嚴重,我們就直接調頭前往,如果比較輕,就先回站上快速補充好氧氣及必要醫療物資,這樣才能儘可能地保證醫療安全,我讓車廂裡的三哥估算了一下剩餘氧氣的儲備,還好,一到兩個病人沒問題。
電話很快接通,對方是一位中年男性的聲音,不但有濃濃的方言,還夾雜著少數民族的發音,所以溝通起來非常困難,我都是連蒙帶猜,(以下的對話是我已經簡化並翻譯好的)。我說:“喂,你好,我是120,請問患者是昏迷嗎?現在有沒有呼吸,有沒有醒來,患者多大年齡?”對方回答:“是昏迷了,不過現在醒了,不會說話,年齡有85歲了。”患者病情比較重,決定不回站上了,我指指車載導航,示意老楊直接調頭駛向目的地。我看了下表,繼續和對方溝通:“儘量不要搬動病人,如果有嘔吐,請把他的頭偏向一邊,別堵住氣管,我們現在儘快趕過來,但是離你們有點遠,我估計需要一個小時,請你保證電話通暢,隨時溝通。”對方的回答很乾脆:“好的,我們等著你們。”很有點少數民族的乾脆,隨後結束通話電話。
為保證儘快趕到現場,我們只能拉響警笛,穿插於車流人潮中,隨著駛出市區,車和人都變得稀疏,路也寬了不少,給了我們充足的空間再次提速。我們出城進入高速,然後下高速轉向城鄉公路,最後進入大山間的水泥與柏油混合路面,彎彎繞繞地終於進入了阿拉鄉。期間對方共撥過來兩個電話,追問我們的行程。還好對方雖然急切,態度倒也溫和,沒有咄咄逼人。進入阿拉鄉,下來問路,由於語言不通,耽誤了不少時間,才終於找到小媽祖廟,後來才知道,大小媽祖只是當地的獨特叫法,至於具體如何區分,我們根本不得而知。
車停在廟前坡下的路邊,遠遠就看見一箇中年男人在向我們招手,我和小麗不敢怠慢,趕緊拿好藥箱和氧氣枕向廟裡走去,三哥和老頭自行下擔架,然後跟上。臨近廟門,對方來不及說什麼,快步向廟裡走去,我們趕緊跟上。遠遠的看見在廟裡殿外的空地上為了一圈人,走近一看,發現都是老年人居多,猜想可能是相約一起來上香拜佛順便吃齋飯的村民,現代社會中,還誠心信佛的大都是一些老年人了。
我們分開人群,看見中間躺著一位老奶奶,典型的彝族服飾,佈滿溝壑的臉龐和她的年紀相符,身下用硬紙板墊著,避免老人直接躺在青石地板上,對此我不由感謝村民們的細心。我蹲下來,開始檢視老人的情況。我拍拍老奶奶的肩膀,她睜開眼睛看著我,還好,和電話裡瞭解的一樣,人是清醒的,我低下頭,大聲問她:“奶奶,你現在哪裡不舒服?”她張張嘴,過了一會才在喉嚨中發出聲音,咕噥著說著什麼,但是我完全聽不清楚也聽不懂,我以為是民族話,趕緊抬起頭問帶我們進來的中年男性:“她說的什麼?我聽不懂。”對方的回答讓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我們也聽不懂,她醒過來就說話不清楚了”。老人很有可能是急性腦卒中(卒中分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出血性簡稱腦出血,缺血性簡稱腦梗死,老人的症狀更像缺血性),此時躺在地上的老人看我沒有回答她,越發著急,說的更快,吐字更加不清晰。我只能安慰她,一字一字的說:“好的,奶奶,我知道了,您先不要動,也不要說話,我們是醫生,先給您檢查一下,我說話聽得懂嗎?”還好,老人聽的懂,她放鬆下來,衝著我點點頭。我讓她伸伸舌頭,果然,舌頭偏向一邊,讓她用嘴 巴鼓鼓氣,鼓不起來,和判斷的一致,老人多半是腦梗了,最後我需要測一下她雙側肢體的肌力。
我讓老人抬起雙上臂,一隻抬不起來,讓老人抬抬雙腿,明顯使不上力,此時我準備握住老人的手,讓她同時發力,感覺下雙手的力量是否對稱,可是當我拉起老人雙手的時候,在雙手下的地面上發現了大量的血跡,我下了一跳,以為是老人發病時不慎摔傷割破了雙手,我趕緊把她的手翻過來,查詢傷口,可是仔細檢查後沒有見到明顯的面板裂傷,反而在雙手各個手指的指尖,發現了密密麻麻的針眼,有的針眼在我的擠壓下還在滲血。我抬起頭問:“這是怎麼回事?”
半天沒有人回答,周圍的人群面面相覷,最後還是那個中年男人回答了我:“這...我們看你們那麼長時間還沒到,就找了旁邊診所的醫生,這個是...對了,這個是放血療法,你看,我媽媽她現在也醒了,還管用...”我一下愣住了,屁的放血療法,科學依據在哪裡?我打斷他,問了一句:“放血的醫生呢?”人群在面面相覷中逐漸讓開,我看見了人群后那個所謂的醫生,很年輕,像個廚師,穿的白大褂很舊,袖口高高捲起,下襬髒兮兮的,有不知名液體濺出的黑黑黃黃的痕跡,頭髮稍顯凌亂,看眉眼八成也是少數民族。他見我看著他,有點緊張,也許是為了掩飾心中的不安或者是周圍那麼多的村民給了他膽氣,他的聲音很大,也帶著濃濃的方言和一點民族語言,但畢竟聽的懂:“是我,是我的放血療法救了人,你看那麼長時間你們才到,老人不還是好好的,沒有我,怕是都斷氣了...”。
也許是同村同民族同習性的原因,周圍的人群聽見這位醫生的說法,一下子變得同仇敵愾起來,大家開始七嘴八舌的聲討我們:“就是,放血療法是我們的風俗”“這救了我們村很多人,你看那天...他爺爺也是突然摔倒...”“你們城裡的醫生只會靠儀器治病,還是我們厲害...”“你們120那麼晚才來,有命的人才等得到”...看著人群越來越激動,我反而鎮定下來,示意小麗不要受人群的影響,給老人常規測血壓、血糖、心率、體溫、血氧飽和度...我則向人群大聲說:“病人需要安靜,你們還要不要救人?”那個中年人也連忙幫腔:“好了好了,醫生都到了,讓醫生看,大家少說兩句。”看著周圍人群漸漸停止了吵嚷,我轉過身繼續讓老奶奶嘗試緊握我的手,果然,一隻手完全無力,腦梗死的可能性更大了。我讓三哥和老頭放好擔架,準備搬運老人上救護車,我們需要抓緊時間了,儘快趕到醫院,如果是腦梗死,提前一分鐘溶栓,老人後期的恢復程度都會完全不一樣,好處是大大降低死亡率和提高她的生活質量。
我和那個中年人,也就是老人的兒子簡單溝通了一下,說清楚了老人的病情和正確的救治辦法,對方還是比較信任我們的,同意我們的意見,儘快把老人轉運至正規的醫院接受治療。我們分開人群推著老人準備上車,中年人緊跟在我們後面,邊走邊對周圍的村民表示感謝,當然,也感謝了那位給她母親放血的醫生。也許是家屬的感謝,也許是村民的信任和剛才的維護,這個年輕的醫生明顯開心起來,他一下子拉住中年人的手,大聲的說:“叔,他們西醫醫不好的,你看我給老祖(奶奶)放了血她恢復的多好,你們不用去醫院,把老祖交給我,再放兩次血,保證到了晚上能吃能喝...”
我停下腳步,揮揮手示意三哥他們繼續推著老人上車。我走近那個年輕人,盯著他的眼睛,他看著我,顯得有點慌亂起來。此時周圍本來要散去的村民再次聚攏過來,我一字一頓的問他:“你知道老人是什麼病嗎?”他轉頭看了一眼周圍的人群,好像一下子有了力氣,大聲說:“老祖是氣血不通,所以放血...”我沒有讓他繼續喋喋不休,打斷他:“那她為什麼說不了話?半邊手腳不會動?”他張了張嘴,沒有回答我,停了一下,反而大聲的問我:“那你知道是啥病?咋還不快點醫好她,還要拉去醫院?”我回答道:“我判斷老人是腦梗死,主要是腦血管堵塞引起腦缺血,你的放血療法很可能加重了老人的缺血,她雖然醒了,但是後期的恢復有可能會出大問題。”他嚇了一跳,趕緊環顧四周,發現周圍的村民包括那位中年家屬不管聽不聽得懂我的話,都在看著他,等著他的回答。他一下子又變得緊張起來,不敢和我對視,結結巴巴說:“哪有...哪有你說的那麼嚴重...”。
我沒有再浪費時間和他糾纏,轉身快步向救護車走去,中年家屬猶豫了一下,仍然決定相信我們,他推開年輕醫生的手,快步跟上了我。轉運過程中很順利,老人的生命體徵也很平穩,到醫院後,走的是卒中綠色通道,檢查結果出的非常快。老人的診斷和我的判斷相吻合,是缺血性腦卒中,也就是腦梗死,需要儘快溶栓治療。我們離開時,家屬對我們表示了感謝,我讓他好好照顧老人,並且告誡他,以後有需要還是打急救的電話,要相信科學,病人也需要到正規的醫院接受正確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