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王氏,孟庭州仍是義憤難平,不勝唏噓。
其他人感受到他的情緒,沒有再說。
“我那大兒子從小飽讀詩書,那時候才剛剛過了三甲,沒想到就因為我的事情而被革除了名次,老伴一怒之下撒手人寰,大兒子自那之後就,後來竟敢醉酒掉入河中。
我自責不已,原本想帶著二兒子回到家鄉,遠離那紛爭,可沒想到二兒子卻留書一封跟我斷絕關係離開了,後來竟然改名換姓投奔到了當時朝中頗有權勢的人那裡,再後來娶了那家人家的庶女,在那人的扶持下一路官運亨通。
而我那孫子後來也官運不錯,現在就在通州刺史底下做一名官員。”
“原來如此,所以你是想去投奔孫子?”範秋英總算是明白了,既然孟庭州知道孫子的下落,那肯定是跟孫子有書信聯絡的。
只是他那孫子到底不是通州刺史,而據她所知,那通州刺史可是太子的人,而太子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利用明國和昌國的戰事來制衡甚至是殺了恭王,好排除恭王的威脅。
所以通州肯定是會亂的。
不成。
得跟孟庭州說清楚這裡面的利害關係才成。
不然他一心還要去投奔孫子,到時候再害了這一村的人。
坐在路邊,範秋英想了想,還是決定不了是不是該把自己的身份透露給孟庭州。
如果透露了,那孟庭州會不會跟他孫子透露,若是通州那邊知道了自己的身份,會不會藉此來要挾顧佑堂?
可是如果不說,那自己接下來說的話,又是否能夠取信她呢?
罷了。
不管如此,自己都把知道的告訴他,至於會不會相信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擔心自己一個人說這些話,孟庭州不信,她索性把歐陽慧一起拉上,說是他一路見聞,加上自己的親生經歷和猜測。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說現在看上去是昌國挑起戰事,可實際上是有人想利用這次戰事來達成自己的目的,根本不想管百姓的死活?
之前雲州就是他們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差點害了一城的百姓?
而現在雲州現在已經解除了危機,所以那些人只怕會對通州下手?”
“對。”範秋英點頭,心中忍不住想,不愧是在官場待過的,幾乎一點就通。
“可通州距離京城太近,如果通州真的出現亂子,給了那昌國人可乘之機,到時候明國被攻破可就在頃刻之間,那人真的會為了一己私慾而斷送明國嗎?”
“這我不知道,我只是分析。”範秋英搖頭,“畢竟現在瓜州那邊的情形我還不知道,可如果瓜州那邊真的也出現了問題,到時候大批難民湧入通州,而通州如果還堅持不接納,到時候未必就不會出現問題的。”
該說的已經說了,至於怎麼選擇,就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了。
孟庭州陷入了糾結,一方面通州這邊確實不讓任何外人進去,雖然還只是一座小城鎮,可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而他已經許多年都沒有跟孫子書信過了,現在手裡也沒有憑證,又該如何帶著這麼多人進城去投奔孫子呢?
而且如果這老太說的是真的,那自己把這一村的人都帶進去,不是害了一村的人呢。
可是如果不去通州的話,又該去哪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