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百思不得其解。
她當然想不到了。
為了教會張百齡這番道理,德高望重的趙捕頭愁得一夜之間腦袋上又多長出了好幾百根白頭髮來。
二十日午後,郭家村倖存的村民們全部出去投親靠友,都搬遷了。
張百齡夫婦也回到了縣城家中,日子還要照常過。
只是,從此以後,張氏出了點兒問題,在沒有事情可以忙碌的時候,她總是望著家門外發呆。
當日傍晚,海寧知縣張海風大人在衙役們的簇擁下回到了縣城。
如今,該安撫的,都已經安撫完了。應該酬謝的,當然還要接著酬謝。
張海風縣令當晚設家宴宴請王哲明千戶。
大家同朝為官,道誼情深,張大人是虧待了誰也不會虧了自己和弟兄們啊。
酒足飯飽之後,張大人又送了一份重重的厚禮給王千戶,以感謝王大人對縣衙門工作的有力支援。
當然,最近所有的開銷都是用李勇的家資結賬。
李勇的家底兒足夠厚,不止白銀萬兩,而是兩萬兩還有餘。
王哲明千戶滿意極了,深感彼行不虛。
隨後,張海風知縣將六女之事表奏朝廷。
過了一個多月,聖旨到了。
洪熙天子封六女為“貞潔烈女”。
並且,洪熙皇帝御筆親書了“貞潔烈女”四個大字。
這真是了不起的封賞!
至於剿滅倭寇之事,聖旨上沒提,張海風知縣也沒敢問。
聖旨最後吩咐:“沿海百姓,從速內遷,以避倭亂。”
第二天,張海風縣令找來了縣裡最高明的石匠,將當今聖上御筆親書的“貞潔烈女”四個大字刻在一座高大的石碑上。
當然,張大人吩咐石匠在四個大字的下邊又添上了“之墓”兩個小字。
墓碑背後則記述了此次郭家村倭禍的經過。
又選良辰吉日,張海風知縣帶人重修了六女墳墓,將石碑樹立於六女墓前。
至此,此事終於告一段落。
而郭家村則成為了聞名遐邇的兇村,再也無人敢居住。行人路過,到了這裡都繞著走,唯恐冤鬼上身。
自此,郭家村陷入了久久的沉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