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事真真假假,就憑那一面之詞?
那和尚如果真是建文帝,他就真的這麼膽大嗎?正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到目前為止,永樂大帝都還一直在追尋他的下落。他如果就此承認的話,豈不是引火燒身、自投羅網?嗯,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這可能是個冒牌貨,他利用山野愚氓的某種心理,就打著建文帝的幌子,藉機斂財。他大概是這樣想的,這些人本來就是來燒香拜佛的,對風雲變幻之事也沒有太多的興趣,不會去告發他。
這種僥倖心理,就隱隱有幾分掩耳盜鈴的意味了。
或許,他也想過會有露餡之虞。只是,正所謂“利令智昏”,他不斷地給自己打氣,只想著撈得差不多了,就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反正天下的廟宇多的是,雲遊四方的大和尚也多的是。招搖撞騙之徒,他們的頭腦,自然也有著清醒的一面,只是,為了幾個小錢,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他們就會像賭徒一樣,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來下注,甚至不惜鋌而走險......
半個多時辰之後,風清所乘坐的那架馬車,就來到了那山腳下。
這山腳下,也停了四五駕車子,自然就是那些香客們的座駕了。此外,也有好幾個人,正在步行上山。
返回的車子,返回的香客,觸目皆是。
看來,這廟宇的香火,蠻旺的啊!
既然前面還有上山香客的背影,那倒是不用問路的了。於是,趙風清和韓媽媽付過車費之後,就叫那車伕在原地等著,接著兩人就上山去了。
在殿前焚過香燭之後,風清拿出一兩銀子,說要到殿內求籤。那管事的小和尚見風清衣著華貴,氣度不凡,出手隨喜的銀錢又頗為闊綽,連忙領著風清和韓媽媽,到住持的廂房裡去了。
那住持年約二十五六歲,方面大耳,頗有福態,人稱慈光禪師。
一聲“阿彌陀佛”之後,那慈光禪師雙手合十,輕聲問道:“女施主前來求籤,所為何事?”
風清還禮之後,低聲道:“嗯,就問前程吧?”
慈光掃了一旁的小和尚一眼,那小和尚會意,拿出一筒竹籤,遞到風清眼前。
風清閉上眼,伸手在那竹筒裡攪了幾下,只覺得其中的一支竹籤頗為光滑,心裡一動,就取了出來。
定睛看時,只見上方寫了“上籤”二字,其下寫的是四行楷書:
君若求籤問前程,
前程自有好風光。
雲開霧散厄運去,
似錦山花映前堂。
這幾句話文白雜糅,類似於打油詩,大體上的意思,風清自然也看得懂。不過,一想起一路上那重重疑雲,她還是決定,要請那慈光禪師親口說一說。於是,她就這樣問道:大師啊,民女沒念過什麼書,一見到文字就犯迷糊,因此,還請大師解籤——
那慈光大師一聽之下,就顯出幾分不耐煩來。那小和尚見狀,伸出兩個指頭,以此示意,這可是隨了二兩銀子的大主顧啊!
那慈光大師自然也看得出這個手勢的含義,連忙換上一種奉承的口吻,這樣說道:這位女施主,你問的是前程。這前程嘛,既然是上籤,自然也就前程似錦了。哦,此前一段時間,可有什麼不順心之事?
風情心想:將近一年前,自己被別人追捕,險些落了個鋃鐺入獄。其後,龍國柱待人刻薄,讓自己在那府邸大廳裡坐冷板凳。這些,自然都是不順心之事了。這樣想著,她就“嗯”的一聲,點了點頭。
那慈光大師接著說道:女施主,這簽上已經寫得很清楚了,“雲開霧散厄運去”,也就是說,經此一劫,正所謂“否極泰來”,女施主啊,以後的事情,就會順利多了。只要你多多行善積德,那就是求情感有歸宿,求家事多福氣,求兒孫多滿堂......
聽著這樣的話語,風清也是暗自點頭,與此同時,似乎又覺得這樣的話語又有點不著邊際,然而,要想跟他分辯幾句,卻又深感難以措辭。
“女施主,女施主還有什麼話要問的嗎?”只聽那慈光大師這樣問道。
風清眨了眨眼,壓低聲音問道:請恕民女冒昧,此事事關天下蒼生氣運,民女不能不問——
那慈光大師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隨即,掃了一旁的那小和尚一眼。
那小和尚會意,輕聲說道“這——”,說著,右手拇指在食指上劃了劃,做了個數錢的動作。
暗暗吸了一口氣之後,風清掏出二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