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趙驚寒的體質,離了她就分外倒黴,讓人難以不擔心。
馬肅聞言哭笑不得:“少爺平安無事,正帶領軍隊折回雁門關,接上夫人就可回京。”
得知他安然無恙,蘇相如方鬆了口氣,無事便好。只不過,和談成功回京述職,新的麻煩尚在前頭等著,屆時不知又要耗費多少心力。
“父皇,兒臣帶領三千名將士經過淮凌峽時,不幸遇上山崩,五千石糧草與兩千多明將士皆被埋在峽谷夾道中,兒臣無能,未能完成父皇交代之事。請父皇降罪。”
議政殿前,八皇子跪在玉階下,神色凝重地向康德帝回稟淮陵峽的事故。
在他回京之前,述職的文書就已先一步送到康德帝手中,事情的來龍去脈無需再多言。
“天災人禍非人力可避免,不能全然算是你的過錯。只是淮陵峽地勢險惡,你應當考慮到前路的風險,你身為將領,並非全無過失。”
高坐於龍椅上的康德帝眼神清冷,八皇子自責地抱拳頷首:“兒臣知罪。”
殿下文武百官聽著這對父子二人一唱一和,各人心中皆門兒清。
皇帝不欲降罪重罰八皇子,可三千條人命,不能雲淡風輕揭過。
要皇家的臉面過得去,便要把問題大頭推到天災人禍上,再挑無關緊要的罪名來罰。
康德帝早想好說辭,正要開口,就聽議政殿殿門方向傳來將士洪亮的聲音。
“陛下,趙太師八百里加急送回京城的急報——北疆和談成了!”
言簡意賅的話傳入滿殿文武耳中,眾人意味深長的目光自八皇子身上掠過。
八皇子前腳哭慘,趙驚寒後腳就把和談事宜悄無聲息辦妥,這回事情變得有意思了。
這是在告訴整個大慶,天災人禍固然難防,可災難發生後,八皇子不曾想過解決之法,而是直接打道回府,與太師大人一比,高下立判。
傳遞回來的和談文書,無異於狠狠地打了八皇子的臉,而他無從辯駁。
“和談成了?議政殿前豈可胡言!他糧草人馬與和談條件相差過半,北疆貪心不足,縱然糧草充足也不見得就點頭答應,怎可能和談成功,必定是誤傳!欺君可是殺頭重罪!”
八皇子起身拂袖呵斥,八百里加急送回京都的文書自不會有假,不過是他不願信罷了。
他分明吩咐董成那老賊毒殺趙驚寒,為何他不僅留得性命,還跑去北疆?
趙驚寒的人馬從何而來,他的糧草又從何而來?這定是唬人的戲碼。
“請陛下明鑑。文書乃趙太師命人呈回,其中便有與北疆簽訂的文書,陛下可過目。”
傳話的將士被八皇子吼地一頭霧水,雙手奉著文書進殿,於玉階前跪下,把文書舉過頭頂。康德帝遞給太監一記眼神,大太監會意,把文書接過呈到皇帝面前。
契約以兩國文字寫於羊皮紙上,頁尾蓋的確實是北疆的國印與大慶的國印。
“好!不愧是朕親封的太師,竟以一己之力促成兩國和談,傳話下去,速命趙太師回京述職。至於八皇子押送糧草不力,罰三年俸祿,於庭前杖責二十,禁足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