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擅使長戟,論戟法來說還在某之上,天下已知可排第三,第一是呂布,第二是薛仁貴將軍,第三便是這越兮了。”太史慈回答道。
“如此說來這越兮乃是一大敵啊!”徐晃驚呼道。
“確實如此!”太史慈贊同的說道。
“如此說來,這越兮對於我們來說乃是一個重要的人物啊,一來除去一個袁紹重要的猛將,二來可以為薛氏兄弟投靠陛下提供一個機會。”徐晃說道。
“公明所言極是!”沮授也非常贊同的說道。
“那不知公與先生可有對付那越兮的妙計啊?”太史慈笑著問道。
“不才,正有一計!”沮授一臉笑容的說道。
“還請先生不吝賜教。”徐晃恭敬的說道。
“此計可稱離間計!”沮授道。
“請先生明示!”
“那越兮的身份在袁軍中怕是很隱秘的,極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吧!”沮授若有所指的說道。
“先生的意思是……”徐晃似乎想到了什麼。
“那越兮還有與他相關的一杆人等代表的是袁紹而與之相對的便是薛氏兄弟,若明日子義去叫陣越兮,越兮一定會認為是薛氏兄弟暴露了他的的身份,越兮又非良善之輩,一定會對二人追究如此一來,袁軍必會造成不和,屆時我等可趁勢拔去面前這顆阻礙。”沮授解釋道。
“好,就依了先生的計策,明日某就去會會那越兮。”太史慈大笑道。
“不,不僅是子義你,包括公明還有其他將軍都要上陣會會那越兮。”沮授道。
“公與的意思是……”徐晃猶豫的說道。
“越兮此人心性不佳,狂妄自大,明日與之交戰若我軍主將接連敗給他,必然助漲了他的氣焰,並且放大他自大的性格,到時候會讓他有一種只要有他便能戰勝我軍的心裡,如此一來他對於薛氏兄弟的壓迫就會更大,袁軍大亂則指日可期。”沮授解釋道。
“善!公與果然妙計無雙啊!”徐晃讚歎道。
“公明過獎了!”沮授謙虛的說道。
“按公與說來,我軍將領應當佯敗給越兮,但越兮此人狠辣異常,稍微鬆懈,或者武藝稍弱,便有可能為之重傷。某以為這出戰的人選需仔細斟酌!”太史慈沉聲說道。
“子義言之有理,事關將士安危,不知公與心中可有人選。”徐晃嚴肅的說道。
“某心中已有三名人選!”沮授肯定的答道。
“不知可否相告?”徐晃問道。
“善!”
“第一位是張遇,張遇頗有勇力,某曾見他與子義切磋,觀其三十合不弱於子義,雖有子義相讓之由,但是勇力可見一斑,明日他可當先挑戰越兮十合便佯敗,第二位則是公明,就是不知公明可願意?”沮授看向徐晃。
不過徐晃還未接話太史慈卻先一步開口了,“公明乃是主將,代表我軍,若上陣鬥將,而且還敗北,這樣不僅降低了我軍士氣還有損公明聲名,不可,不可。”
“子義!”徐晃叫住了太史慈。
“某身為主將便有以身作則的義務,上陣殺敵有何不可,若能取得勝利個人名聲又算得了什麼為將者首先考慮的是國家,民族。君主,其次考慮的是將士,百姓,最後考慮的才是個人利益,此戰,某義無反顧。”徐晃鄭重的說道。
“公明,你!”太史慈聽了後,無話可說,眼睛裡流露出無窮的敬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