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長子由福晉生下,確實是最理想的,弘曆也覺得合符情理,但不知道為何,他心裡卻莫名地有一絲迷茫。
他端起熱茶喝了一口掩飾自己的情緒,含糊道:“再說吧,孩子的事情還是要隨緣的。”
“什麼隨緣啊。”熹貴妃掃了弘曆一眼,可沒打算就這樣放過他:
“你多些去福晉院裡留宿,這不就是必然的事情了嗎。”
“咳咳。”弘曆剛喝下一口熱茶,因著這句話登時一嗆,俊臉劃過一絲尷尬。
雖然他與熹貴妃母子情深,平時也是無話不談的,但這種房中之事讓他與自己的母親大肆討論,他還是有些彆扭。
“眼下你正得皇上器重,你也該知道這嫡長子的重要性,你呀,也該上上心了。”
熹貴妃說得很隱晦,但弘曆也能明白她的意思。
如今天子膝下能為他分憂政事的也就只有那麼三位皇子。
三阿哥弘時軟弱怕事,做事畏手畏腳的,難有建樹,雍正帝一向不喜他。
而五阿哥弘晝,生性歡脫不羈,完全無心朝政,更難以指望。
唯一能得雍正帝看重的也就只有行事穩重,聰敏謹慎的弘曆。
雍正帝對弘曆的栽培和重視堪比太子,即便從未在任何公開場合言明,明眼人也看得出來照這趨勢,弘曆便是雍正的接班人。
可想而知,弘曆的嫡長子日後的身份是多麼的貴重。
但弘曆也深知朝政之事一向雲譎波詭,最後走勢會是怎樣誰也無法預料。
他當下便斂了斂神色,朝中的事情他也不想讓熹貴妃擔憂,於是笑了笑,應道:“知道了,此事兒臣會有分寸的。”
熹貴妃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她瞭解自己的兒子,向來有主見,行事也穩重,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她過多操心。
所以她便也就點到即止,不再多言了。
弘曆在永壽宮陪著熹貴妃用了晚膳才回的府邸。
回府後,已是掌燈時分了。
想起熹貴妃今日的話,弘曆腳步忍不住慢慢移向了後院的方向。
一旁掌燈的小德子看著一路沉思的弘曆,問道:“爺今晚打算去哪個院?”
這話讓弘曆不由頓住了腳步。
去哪個院?
按照熹貴妃的意思他這個時候應該是去海棠閣才對的,理智也告訴他,他確實應該去海棠閣。
可不知道為什麼,他腦中卻浮現了白日高向菀那副臉色蒼白,眼神似小鹿般可憐脆弱的模樣。
“去梨花院。”他淡淡開口道。
梨花院。
高向菀白天裡睡了一覺,身體明顯好了很多,沐浴過後更是覺得整個人精神煥然,於是便穿著一身寢衣披著披風愜意地靠坐在貴妃椅上看話本。
貴妃椅前面的小几上燭光搖曳,她那烏亮的青絲傾垂在肩上,燭光微暖,映得她面容晶瑩如玉,唇邊似是泛著一抹笑意,姿態慵懶又迷人。
她心思都在手上的話本上,全然沒有留意門前有一雙熾熱的目光正靜靜注視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