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官吏送來了賞賜的地契。
在南圖嶺,賞地常用傾記算。
而實際下發的地契,一傾,也就一畝地。
五百畝,為一千傾。
之所以用千傾,無非只是表面光鮮的說詞罷了。
小吏帶著李老三,前去認地。
賞給他們的,正好是種糧食那座山的後面那座。
永來鎮地界的山,並不算高,只是異常的大。
李老三看著那座屬於他們家的荒山,心裡就更愁了。
眼愁冬天來了,開荒肯定是來不急了。
只能先那麼放著,打算來年開春,一家人把山腳下拾搗出來。
再在護城河邊,建上兩個小院,落下腳來。
至於山上,看吧!能種多少,就開多少。
……
日子一晃,臨冬前,地裡的土豆也都收完了。
雖說,因為時間太短,土豆個頭還小,可好在照顧得好,數量挺多。
繳過幾成後,堆滿了家裡半個灶房。
女人們,也在年前,趕製出新衣裳。
一人一身新衣裳和鞋子,包括林楚楚和吳孝遠,都算進去了。
雖然還是粗布,可中間,卻填了一層薄薄的棉花。
就這些布料和棉花,花了家裡近二十兩呢!
對於長這麼大,從沒有穿過這麼好行頭的李家幾個娃,就別提有多新鮮了。
四寶穿著衣裳,不僅醫館來人,跑去問人家好不好看。
就連後院的公雞母雞,她都沒忘跑去炫耀。
這一年,他們經歷了太多,也總算是熬過來了。
大年三十,女人們不僅做了一桌子的菜,還買了幾罈子好酒。
大圓桌上,好吃好喝,談笑風聲。
大年初一,劉家管事,劉大拿替劉家老太太老太爺,過來打發小娃們團禮。
按慣例,大年初一,長輩們打發的錢物,是都得好好收下的。
只是,看著那幾大車的玩意,別說李老三兩口子。
就連趙家和吳孝遠,都發愁。
瞧瞧那車上。
一車書,從醫理手札,到古籍,應有盡有。
“三公子,我家大公子說了,您最喜之物,定是書籍。這些書可是我家老太爺必生收藏。其中醫理手札,是老爺託了好多關係,在京都多地收集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