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顧家也不是不給情面,畢竟都已經共宿了,只是這個書生一身清貧,還有一個瞎了的母親。
顧老夫人雖然對於顧妙妙自己跑去外面跟男子共宿有意見,只是這樣的人家,顧妙妙嫁過去,要麼就是拿自己的嫁妝補貼書生,要麼就是緊巴巴的過著,這顧老夫人怎麼捨得,所以說什麼也不願意。
只是沒想到那書生也知道了,顧妙妙其實是女生,親自找上門,誠懇的希望能娶顧妙妙過門,說著以後會對顧妙妙多好多好。
只是在顧老夫人看來,根本沒有說到點子上,什麼會對妙妙好,那些都是鏡中花,如果真的有誠意,為何不說等考上舉人之後,請官媒來走正式的定親路子,一直說的都是與妙妙情深義重,一起討論的那些詩詞歌賦。
所以顧老夫人叫人把書生趕了出去,只是沒想到顧妙妙身邊的丫環魚兒居然會給兩人送信,還找機會給兩人相聚。
就在顧老夫人想不然就趁機給顧妙妙找人家的時候,之前在書院跟顧妙妙也有糾纏的指揮使大人長子胡俊才知道顧妙妙原來是女子的事情,直接找上了顧家。
胡俊才願意以正妻身份娶顧妙妙,甚至答應,顧妙妙成親後的五年內不納妾,嫡子一定是顧妙妙生的。
顧老夫人很滿意啊,胡俊才是指揮使大人的長子,還有一個妹妹年前入宮,已經是宮裡的淑妃,外家更是現在的太傅大人。
顧妙妙嫁過去是高嫁,更不要說答應的五年不納妾啊。
只是顧妙妙一直不願意,甚至覺得顧家是因為胡家的權勢才讓顧妙妙嫁過去的。
顧妙妙一而再再而三的鬧出事端,甚至讓金陵不少人都知道顧妙妙天天嚷嚷著要嫁給書生的事情。
不過幸虧顧家管得嚴,所以顧妙妙去男子書院的事情沒有讓人知道,只是顧妙妙讓魚兒給她打掩護,讓她跟書生私奔的事情,還是傳了出去。
這讓書院的名聲一落千丈,顧老爺子也不好繼續在書院裡面教書,顧文也是如此,顧淺予那個時候本來在找婆家,也因為如此,所以變得無人問津。
顧老夫人雖然不會打死人,但是也還是把書生打了一頓扔出去,至於顧妙妙也一直鎖在房內,魚兒如果不是顧妙妙一直以死相逼,顧老夫人早就買發了,不過就算是這樣,也還是把魚兒打了,關在柴房。
本來指揮使就對自己的長子看上顧妙妙這樣的女孩感到不滿,現在知道顧妙妙居然還想私奔!
胡指揮使正想讓人傳話,顧妙妙這樣,胡俊才是不可能以正妻名義娶她,奈何胡俊才是真的喜歡顧妙妙,吵不過。
既然不能報復顧妙妙,那就報復在顧家。
顧大伯在官場一下子不知道得罪了誰,本來好好的翰林學士,突然就被外放,還是外放去做知府,明明白白的降職。
等顧大伯知道是顧妙妙的原因,但是文書已經下來也不能說什麼了。
顧妙妙最後還是被顧家人強拉著上花轎,後來聽說那書生在前一天因為相思去世了,也不知道顧妙妙是怎麼知道的,居然在花轎經過書生家附近的時候跑下花轎,殉情了。
顧妙妙是如願了,甚至百姓都被他們的感情感動了,不知道哪裡來的書,說的都是顧家跟胡家逼迫顧妙妙跟那書生。
顧家的女孩更加嫁不出去了,城裡誰不知道,顧家貪圖權勢,逼死自己的女兒,但是這對於胡家沒有什麼影響。
顧淺予一直留到了二十多歲都還是嫁不出去,大伯家的兩位堂姐也因為受到影響,所以找的都是不如意的人家,匆匆嫁人。
胡家不是不發作顧家,而是等事情平淡下去。
果然在事情過去的第十年,胡家發作了,指的是顧家寫的書以下犯上,內容實際上是指責聖上。
顧家就這樣被胡家還有宮內的華貴妃一起打壓著,入了一個誅九族的刑罰。
華貴妃就是當初的前七嫂,當初她被高官帶走,卻也是為了讓她學著如何媚主。
華貴妃因為自己曾經進過勾欄院,也不敢給爹孃知道,更不敢回去,但是造成這一切的,華貴妃全部都怪在了顧家身上。
顧妙妙沒了,也還有她的家人,所以華貴妃聯合胡家一起給顧家入了一個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