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楊重生前,高考結束也在工地上待過兩個多月,多多少少清楚裡面的門道。
機械化的幹活兒和盡心盡力的幹活兒,差別很大。
就說一個牆縫兒,按照標準,隨便一抹就完事兒了,能過驗收那一關就行。
但工人願意,稍微用一點心,都不用多費力氣和時間,只要注意力多集中一點點,就能把那牆縫兒摸的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
而在建築工程中,類似的小細節簡直不要太多。
所以,對工人好一點,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何況也就買點水和水果而已,也花不了幾個錢,惠而不費的事情,何樂不為?
回去的路上,譚敏還專門問起了這事兒。
他笑著解釋一遍,反問:“你覺得,工人們會不會更用心?”
譚敏想了想,“不一定,還是要看工頭和施工現場的氣氛調節吧,我雖然沒有幹過建築,但也知道肯定非常枯燥和乏味,工人很難保持長時間的高度熱情,注意力也一定會被分散,積極性和耐心能保持多久也是個疑問,就算天天送水送食物,在漫長的工作時長中也難免會生出別樣的心思,因為人心非常複雜。”
徐楊沒想到譚敏能說出這麼一番話,頗為驚訝,但還是讚許的點頭:“沒錯,和正規企業一樣,絕大部分員工也有類似的心態,體驗更是大差不離,所以,管理工作始終是一家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你說的工頭和施工現場的氣氛調節,就是企業中的高管和企業文化。”
譚敏抿嘴笑道:“看來,我看的書還是有用的。”
“當然,世界上絕大部分書籍對普通人來說都是有用的,因為絕大部分人所掌握的知識對整個世界而言是非常非常渺小的,但凡是正規出版的書籍,裡面總會有一些未曾接觸和了解的只是,看到了,閱讀了,理解了,就一定會在某個時候派上用場,何況,你看的那些還都是非常專業的管理類書籍。”
“我會繼續努力的。”
“嗯,這點很支援你,雖然我自己不怎麼看書。”
譚敏也問:“對啊,老闆,你為什麼不怎麼看書呢?”
“因為到我這個層次,看不看書對我的命運已經沒什麼影響了,尤其是你最近看的那些管理類的書籍,對我來說更是一點用都沒有,那些出書的人,可從來沒有管理過一家規模如此之大的網際網路企業,甚至根本沒有真正管理過大的企業,多是理論層面的專家,而我呢,每天要親自處理那麼多相關事務,只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多思考多總結,比看多少書都管用,而且這種自己總結出來的工作經驗,是花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
“我覺得老闆你要是出一本書,一定能大賣,說不定光靠賣書都能成為億萬富翁。”
“你說的還真沒錯,可惜我現在的資格還差了點意思,等羚羊上市之後才是最佳時機。”
“那,其他超級富翁的書,老闆你也不看嗎?”
“那要看是哪個富翁了,有些富翁只會在書裡堆砌大量的心靈雞湯,看上去挺有道理能讓你讀的血脈賁張,實際上屁用都沒,但有的富翁有要厚道一些,會寫一些實際的商業案例和思考總結,這就比較有用了,還有極少數富翁更實在,會把自己在管理和商業層面的細節全講出來,讀一遍,真能讓人受益匪淺。”
“有嗎?”
“有,我記得之前就看過一本,只是忘記是誰的書了,只知道那是一個管理方面的天才。”
“可以找到嗎?”
“暫時找不到,等找到了,一定推薦給你。”
其實是可以找到的。
就是網飛老闆的書。
重生前他的簡單的了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