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是把徐楊當成了救命的稻草。
徐楊點頭:“對,所以我願意出四十萬,要不然,我連四千塊也不會出,周叔叔,咱們在商言商,事實就是這幅畫就值這個價。”
“可,可是以後會升值的。”
“你敢保證?”
“……”
“對吧,你也不敢保證這畫一定會升值,你也是做美術的,應該知道美術作品的藝術含量和市場價值是兩碼事兒,一幅古畫,值不值錢,畫的質量並不是非常重要,畫家的身份和名氣、畫的傳續、品相這些要素才是最重要的。”
“可,夏圭是南宋四大畫家之一啊,也是非常著名的畫家。”
“但是夏圭的名氣就是不大,何況只是南宋四大,連宋代四大都算不進去,更別說在整個畫壇中的地位了,最關鍵的是,夏圭的作品太少,流傳下來的屈指可數,不具備操作空間,玩家們不炒,想要升值,談何容易?”
古玩行。
跟其他行業一樣。
但凡是商業行為,甭管再怎麼特殊,就一定會有中間商炒作。
舉個栗子。
梅蘭芳。
梅蘭芳喜歡字畫,還和張大千是好朋友,專門向張大千學習繪畫技巧,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同時代的書畫家朋友。
可以這麼說,在梨園中,梅蘭芳的畫是一流的。
但在畫壇中,卻只能算中規中矩。
在整個繪畫史上,梅蘭芳那種水平的畫家,一劃拉一大堆,光晚清民國時代就有不知道多少。
然而,梅蘭芳的字畫在拍賣市場上的價格卻挺高的,經常能拍出二三十萬甚至近百萬的高價,這在古字畫交易中已經是僅次於頂尖畫家的水平了。
憑什麼?
就因為梅蘭芳在戲曲歷史上的地位?
這是一個因素。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梅蘭芳的作品存世量比較大。
梅蘭芳生活在近現代,名氣大,而且職業比較特殊,經常迎來送往,沒事兒就寫字畫畫送人,所以留存下來的字畫數量相當可觀。
這就給了古董商人們操作的機會。
瞄準梅蘭芳的字畫可勁兒低價收購。
收購的差不多了之後再開始炒作,超過梅蘭芳和張大千等書畫家的關係,炒作梅蘭芳的傳奇故事,然後再在拍賣會上自拍自賣的弄個創紀錄的高價,引起行業內外的關注之後再大批次拋售。
於是,梅蘭芳的作品一下子就值錢了。
懂行的不懂行的都跟風下手。
熱度越炒越高。
至於最後買單的是誰,不言而喻。
說白了,就是擊鼓傳花的遊戲。
這花有價值,但遠沒有炒的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