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除了敘述手法的創新運用之外,本書在人物塑造上也獨具匠心,比如隨著魯智深的出場,讀者的目光迅速被這位角色吸引。
“仗義疏財、鋤強扶弱,灑脫不羈,自由自在,即便古庸生這本書可能走《三國演義》那類史書的路子,但魯智深的俠客氣質躍然紙上,後面大有可為。”
北大黎教授追完《水滸傳》的最新連載之後,在個人部落格上做了簡短而精確的評價。
實際上,黎教授已經放出話,他會逐一關注古庸生將放出的那一百零八位人物,瞧一瞧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勝任“主角”這個重擔,同時也為《匠錄》和網路上正流行的那個賭約做個裁判。
黎教授的做法很快引起其他高校教授學生們的興趣,於是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開始加入到“裁判”這個行列。
一時間,專業、業餘兩股讀者都開始追評《水滸傳》,一場民間自發的、盛大的追書活動火熱開展起來。
八月底,《匠錄》連載中魯智深的故事告一段落,花和尚的人氣格也凝聚完成,黎教授給出“絕妙人物”的評價,其他專家學者也高度認可了這位人物的塑造,認為他是目前出場最為奪目的角色。
9月1日,作協釋出通告,12月將舉辦由文化部牽頭,由作協主辦的第一屆國家文學創作獎勵大會。
這個文學獎勵大會是為了完善和補充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所以流程和獎項設定基本類似。
國內至今唯一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柳敬亭自然也接到邀請函,為了確保柳敬亭能參與大會,楊國正、徐遠懷、康育昌等人相繼打來電話,叮囑柳敬亭。
實際上,不用這些長輩們提醒,柳敬亭自己也知道這個大會的意義。
“一定準備參加。”柳敬亭逐一回復。
……
九月,柴進門招天下客,林沖棒打洪教頭,柴大官人正式登場;
十月,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一句“大雪下得正緊”成為許多學者和專業高材生們分析和研究的經典案例;
十一月,林沖雪夜上梁山,成為逼上梁山的又一位好漢,“林沖‘不怕官只怕管’的個性分析”也成為當前的熱門話題。
同時,以黎教授為首的一大批學者們開始鐵口直斷:“《水滸傳》必成神作!”
“一部只連載了十一回,就已然展露神作崢嶸,稱其為‘半步神作’,大家應該普遍信服。”
黎教授幽默地調侃道。
不過這句話在傳播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誤差,成為“半部神作”,隨之,有人把《三國演義》、《西遊記》列出,和《水滸傳》統稱“兩部半神作”。
十二月,1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