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其實很簡單。
逆風的時候,只要調整船隻的前進方向,使之與帆形成一定的夾角,就可以實現藉助風力逆向行駛。
這是一道簡單的物理題,本質上是力的分解與合成,不過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廣袤的水域才能實現。
這也是風帆技術真正成熟於大航海時代的根本原因, 因為只有海洋才夠大,有廣闊的關鍵讓船隻蛇皮走位。
反過來,內陸的大江大河有些地方雖然也開闊,但總的來說不具備條件。
長樂顯然也比較靈光,擁有學霸潛質,陳遠還沒畫分析圖, 她便敏銳的意識到風帆技術的精髓所在, 不由眼前一亮。
陳遠笑了笑,隨手把受力分析圖畫出來, 道:“差不多,s形也好,之字形也罷,總而言之,只要符合這樣的受力情況就行。
只要符合這樣的受力情況,那麼本質上船就是在逆風而行,而且是藉助風力,儘管看上去並沒有。”
其實還是有點燒腦。
畢竟不是所有女孩都對物理有天賦有領悟力的。
尤其這裡面還有些根本沒接觸過現代物理學。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還是都領悟了,便連周圍聽著的水手船員,都暗道精妙。
便是遵循著這樣的原理,接下來的時間兩艘漁船現場開啟了逆風之旅。
結果還真的可以。
看似蛇皮的走位,結果還真是利用風力實現了逆風航行。
等到停下來,收網的時刻也到了。
“一二三,起!”
“一二三,起!”
“……”
是有點費勁。
同樣是力, 人力跟機械力還是有區別的。
簡而言之, 人力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機械力, 可從效率和效果來說,往往相去甚遠。
就好比這卷網機。
如果這卷網機不是人力的,而是機動的,那麼輸出功率不但強大而且平穩,收網很輕鬆。
反過來,就因為不是機動的,而是採用人力,所以顯得十分費勁。
當然這是陳遠的感覺,船員們是不怎麼感受得到的。
恰恰相反,這幫人卷著袖子,喊著號子,格外來勁。
心情也十分的好。
道理很簡單,越是沉重,越是難收,則意味著魚獲越多。
遺憾的是,任憑口號震天響,卷著卷著, 也卷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