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想得還挺美。
原本覺著就是為了多要幾個驪山學宮的入學名額,不曾想那鄭仁基前來,於此事隻字不提,就一門心思讓給女兒許婚。
許婚就許婚吧,還指名道姓,說什麼小女心有所屬,非枟陽公不嫁。
又說什麼只要能入枟陽公府,便是做妾也無妨,懇請陛下恩准。
這就有趣了。
堂堂五姓女,連皇族都看不上,不遠千里而來,卻只為給人做妾。
這是真嫁不出去了麼?
還是說,沒人要,等不及了,哪怕做妾也要把自己給嫁出去?
顯然沒這麼簡單。
這事,擺明就是打著嫁女與人做妾的幌子,欲要爭取最好的資源,為鄭氏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因為陳遠那廝才是最頂級的資源,若是能到他身邊,哪怕只是做個妾室,好處也不可估量。
反過來,要沒有那人,新官學無從談起,驪山學宮也只不過是把國子監換了個地方。
而真要到那一步,區區幾個學宮名額難不成還有問題?
即便屆時不入學宮,入村學也行啊!
堂堂鄭氏,門庭顯赫,女兒即便做妾,那也是不一樣的,安排幾個家中子弟入村學,即家學,必然不成問題。
以陳遠的為人,也別說區區幾個,就是幾十幾百,他估計都照收不誤。
反正不用他天天守著。
反正是為這片土地培養人才。
所以到底要不要恩准呢?
那肯定是要的。
一來可以解開這個結,把過去的尷尬化作一樁美談,二來可以更好的拉攏鄭氏,獲取鄭氏的支援。
然後站在皇帝的角度,不論幸福書院還是驪山學宮,多收人都是好的。
多一些非關隴的子弟,更好。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可以更好的把陳遠那廝留下來。
畢竟這裡不是他真正意義上的家。
之所以一直默許永嘉跟他不清不楚,很大程度上還是最初的想法,那就是讓他有牽掛。
也因此,這樣其實是一舉四得,怎麼他都不虧。
關鍵這事還可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