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還是很好理解的。
殺人不一定是親自動手,所以有個詞叫借刀殺人。
儘管這跟借刀殺人還不一樣,因為借刀殺人歸根結底還是蓄意,可不論如何,一旦武曌身死,那兇手必然是陳遠。
甚至殺的還不止是一個武曌,還有整個武家。
這一點便如他自己所言,旁人或許不知道,但他自己一定知道。
而這種事,只要自己知道,便是一道過不去的坎,便會成為一生之中都難以擯棄的心魔。
除非這人品性有問題,視人命如草芥,或者心懷大致,不拘小節。
也正因為此,陳遠一番話下來,李二反而覺得放心。
因為這是一個正常人。
能有這份顧慮,證明這人即便壞,也壞不到哪去,這種人,通常來說也成不了大事。
糾結點便在於,到底要不要如他所願,放那小丫頭一條生路。
理論上是可以的。
因為歷史的程序,已經悄無聲息的改變了,接下來的大唐,將迎來一個史無前例的輝煌時代。
他也相信他能避免出現史書中記載的那些畫面,若是都提前拿到劇本,還無法扭轉,那這皇帝真不當也罷。
此外,作為一個自視甚高,極其自負之人,武曌也好,整個武家也罷,本心來說,他是不願下手的。
如果堅持要下手,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不夠自信,心存恐懼。
而這種事,一旦做下,便也會成為漫長歲月中永遠無法擺脫的心魔,如芒刺背,如鯁在喉。
這跟陳遠是一樣的,因為不論外人是否知曉,他自己一定知曉。
人最無法欺騙的就是自己。
人往往也欺騙不了自己。
這也是他明明有那種念頭,更有那種手段,卻始終剋制著,沒有動手,而是跑來特意提起的根本原因。
可實際上,真的可以不殺麼?
好像又很難。
因為他是皇帝,對於皇帝而言,國祚傳承大於一切,相比之下,個人的榮辱,驕傲,皆不值一提。
身為皇帝,若不知也就罷了,既然知曉,那他就萬萬不能容忍出現國祚丟失傳承斷絕的情形出現。
哪怕只是那麼微不足道的一絲絲可能,亦要扼殺於萌芽之中。
也正因為此,這是一次極大的考驗。
是殺,將一切消滅於萌芽之中,還是不殺,保全內心的驕傲與清明,皆在他一念之間。
最終他也沒給出答案,只嘆道:“賢弟說的是,對於此事,陛下其實也很糾結,若非如此,也不至於告知愚兄。
也罷,既然賢弟都這樣說了,那愚兄便斗膽諫言一二,爭取為那武家小娘子留一線生機,至於到底能不能成,愚兄便不敢保證了。”
其實就是沒想好。
等想好了,若不殺,那自然皆大歡喜,若殺,兄弟你也別怪我。
陳遠此時卻已經想得很清楚了,那就是,他才不要當殺人犯。
所以,他要竭盡所能把人保住。
大不了來個活人消失術,把人帶離這個時空。
不過表面卻沒顯露分毫,聞言拱手笑道:“那就有勞秦兄了,不論事成與否,小弟都領這份情。”
“好說好說。”李二哈哈大笑,心情也隨之爽朗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