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似笑非笑:“為何不知道,難不成賢弟認為,我大唐連區區一塊磚都燒不出?”
“那倒沒有。”陳遠略有些尷尬,復又好奇問道:“既然都能燒磚,那為何不用於修築城牆,修建房屋?”
“有用啊,二龍塔,還在建造,預計今年完工,用的就是磚。”
“前朝文帝年間,聖壽寺塔,也是用磚建造。”
“還有皇城,宮城,各大城門,路過你仔細看,砌磚的地方不少。”
李二列舉了幾樣,總的來說,還是稀少,不仔細觀察,不四處走動,可能都發現不了。
陳遠聳聳肩:“那還是少啊,燒磚又不難,用磚頭建房子多好,隔冷隔熱,堅實耐用,夏天遮雨,冬天避風。”
“說得輕巧。”李二頓時便被氣笑了,“且不說好不好,就說燒製,難道賢弟認為燒磚很容易?”
“難道很難?”
李二嘴角抽抽,突然就不想說話了。
李君羨笑著說D縣子有所不知,這燒磚雖然跟燒瓷燒陶一回事,可燒起來,卻著實不易。”
“不易嗎?”
“不易啊,一窯磚,少則幾百塊,多也就上千塊,卻要消耗柴炭一車,並數日數夜之功。”
這樣一說,那還真是挺難的。
倒不是技術上的問題。
技術,秦朝時就有了,而今年瓷器都能燒得那麼精美,沒理由區區一塊磚搞不定。
純粹就是成本高。
一窯幾百上千塊磚,消耗的柴炭燃料,竟高達一車,出來,還不一定都合格。
這要大面積使用,那還得了?
那得多少樵夫上山砍樹?
那得多少人力畜力參與運送?
又要砍伐多少山林?
尤其這年頭,柴,炭,本身都是可以賣錢的,是重要的生產生活資料。
這年頭,樵夫是正兒八經的職業。
賣炭翁,運氣好,遇上雪天和詩人,再來倆黃衣使者白衫兒,可以上千多年後的教科書。
不過話又說回來,當下的人們,似乎也不多麼喜歡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