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哲拿著這件盤子,越看越滿意。
他原來做的最多的是龍紋器物,製作鳳紋的還真不多,這一件不能說的是第一件也差不錯。
他感覺,相比龍紋,其實鳳紋製作處理,特別是製作粉彩,更顯華麗。
大國盛世,就應該以這種盛裝來裝點。
所以他製作的鬥彩也肯定不止是這一件,既然調配出來了足夠的鬥彩釉料,自然不能就做一件。
既然做鬥彩了,就肯定要仿成化鬥彩。
不過,他做的不是真正成化鬥彩,而是仿的官仿官。
也就是仿的清代鬥彩,而這種清代鬥彩卻是仿製的成化鬥彩。
陳文哲做的是一件鬥彩如意雲紋折腰盤,直徑14.6公分,品相良好,撇口、折腹、圈足。
盤心繪鬥彩環套如意雲頭紋,外壁繪青花鬥彩七組靈芝紋圖案,分別施以紅、綠、藍三色。
鬥彩是瓷器釉彩裝飾的一種技法,先以釉下青花勾勒輪廓,然後在輪廓內填繪相應的色彩,並復窯低溫燒成。
明成化鬥彩工藝卓絕,膾炙人口,後世追慕仿燒。
這鬥彩盤的器型和紋飾等,均與成化鬥彩相似,整體構圖疏朗有序。
釉層質感瑩潤,髮色沉穩,用彩純正,繪工工整。
最重要的是傳世包漿自然,不知道的肯定還以為是明代成化時期的真品。
這樣的瓷器,在市場上並不多見,也只有懂行的人才能認出,這是清代仿明鬥彩的佳作。
陳文哲這是弄了個套中套,半吊子看到的就是成化真品,高手會認為是清代的老仿。
不管怎麼樣,看到這種作品,應該是不會有人認為這是現代藝術品。
其實這種等級的大盤,有乾隆御製款,造型精美,胎質細膩,釉面溫潤,彩色鮮豔,就算是現代藝術品,就算不說是陳文哲製作,就單純賣這麼一隻盤子,全品估價要五六千元。
這就是藝術的價值,漂亮的東西,就算是沒有其他附加的東西,比如作者的名氣,古董的文化傳承等等,這種等級的瓷器,其價格也不會太低。
這件瓷器陳文哲仿的十分精彩,但是,要說他比得上成化鬥彩的水平,那肯定是不行的。
成化聞名於世的鬥彩,其特點為釉下青花與釉上彩協調融合,爭奇鬥豔雅麗絕倫,堪稱陶瓷藝術上的瑰寶。
彩色中的“奼柴”一品,更是獨具特色,可謂成化一代的標誌。
成化時期胎質細膩純淨,絕大部分胎體輕薄,修胎規整。
胎厚者,質如美玉;
胎薄者,玲瓏透體。
同時,迎光透視下,胎體多顯肉紅色。
這是明代胎體的共同特徵,也是區分成化與清仿瓷器時不可忽觀的一個特點。
要仿製成化鬥彩,主要還是差材料。
如果給他成化時期使用的材料,就算是礦石也行,這樣陳文哲才能有信心,仿製出成化時期的那種巔峰鬥彩瓷器。
而眼前的這件瓷器,其實很好鑑定,因為它有著濃郁的乾隆特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