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哲拿起一隻黃金面具,面具製作的十分粗糙,但是上面明顯的兩隻白色的眼睛,十分顯眼。
看到這兩隻白色的眼睛,陳文哲就感覺十分眼熟。
很快他就想起來,這種黃金面具好像出自南美洲,現在屬於秘魯那個地方。
之所以認識這種白眼鏡,三角鼻子的寬泛黃金面具,還是因為秘魯曾經追回過一副流失海外多年的珍貴文物。
那也是一幅黃金面具,那副面具於1991年在秘魯北部由考古學家發現,距今約1000年,後於1999年被走私海外。
最後經歷了逾20年的司法與外交努力後,才最終迴歸秘魯國內,並由總統府向大眾展示。
那副黃金面具是秘魯西坎文化時期的寶貴文化遺產,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
不用想,這一幅面具,肯定也是那個時期的東西。
所以說,這些珍寶也是個麻煩,很容易就會引來一些鬣狗的撕咬。
不過,遇到了這種好東西,還是必須收好的,就算有點麻煩又怎麼了?
美滋滋的看著手中的黃金面具,這東西要是能展出就好了。
西坎文化是南美洲原住民文化之一,在8至14世紀居住在秘魯北部海岸。
而秘魯是南美洲文明古國,境內的文化遺址星羅密佈。
在古代,面具又稱“覆面”,一般為隨葬品流行於當世。
古文明中的華夏、古埃及、古希臘,甚至瑪雅文化,都有這種類似的習俗。
但發掘並流傳到當代的黃金面具,少之又少。
我國最早的隨葬黃金面具,出土於長安的商代墓群中。
這些金貴的面具,很顯然都是很珍貴的。
珍貴的文物,自然不能隨意擺放,萬一壓扁了怎麼辦?
單獨放在一個籃子裡,陳文哲繼續發掘船艙內的寶貝。
向前走了一步,居然在無意之中直接踢飛了一件東西。
隨著上面覆蓋的泥沙散盡,露出一片金黃。
陳文哲稍微俯身就撿了起來,居然是一個黃金頭盔?
不對,還是黃金面具,不過這一件造型就複雜多的,而且製作的也更加精緻。
這一幅黃金面具猛然一看,還以為是一個黃金人頭,或者是整個的黃金敷面!
精緻的眉眼,眼睛之處還有三角形裝飾物, 鼻子之內也有鼻環, 鼻環下面吊著的也是裝飾物。
這麼複雜的造型, 在南美洲那邊,好像也只有瑪雅文明能夠製造的出來吧?
不用說,這肯定是瑪雅文明的產物。
拿著沉甸甸的黃金面具, 陳文哲小心的放在吊籃之中。
接下來,陳文哲就有點麻木了, 因為他又發現了一幅面具。
這一次發現的面具造型也很簡單, 只不過是一幅帶有老虎圖形的面罩。
像是老虎, 可不是國內的猛虎,它應該是美洲虎!
仔細清理了一下週圍, 陳文哲又發現了一件銀質的笛子,當然跟國內的不同,因為一端有點像是小喇叭。
一連發現了不少好東西, 陳文哲認真了不少, 這邊應該是一座小型藏寶庫了。
果然, 他只是稍微搜尋, 就又找到了一隻笛子,這一隻造型更加奇特, 居然弄得跟一個銀質的小人一樣。
不得不說,這隻銀質笛子的造型,真的很精美, 就算不是黃金製作的,也價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