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下,田野裡的草垛,像金色的小氈房,一座一座地矗立著。
草垛周圍,全是廢棄散落的碎稻草。
農民伯伯們揹著鋤頭帶著晚霞陸續回家,而周家弟兄姐妹才剛剛上場。
七月的炎熱太陽,早已把稻草曬得枯黃乾燥,三禮和四貌各拿一個竹製的長耙子,將幹稻草收集起來。
一品和二德將成堆的稻草整理好,捆成大大的四捆,分兩擔挑回家。
從古道熱腸的李嬸家借來鍘刀,和絞索。
二德鍘乾草段,三禮搓繩子。
四貌搖著絞索的把子,過家家似的喜樂。
一品將長短一致的稻草段不快不慢地喂進繩索中。
第一次做,做的並不好,稻草簇扎得不均勻,稀疏的稀疏,稠密的稠密,像缺了毛髮的一條龍,不,一條狗。
不過沒關係,進入空間可以升級。
看著大夥兒齊心協力完成的作品,一品鼓掌,豎起大拇指,“一級棒!”
弟妹們過了一把癮,心滿意足。
一品也心想事成。
她將長殘了的稻草簇複製到空間後,稻草簇刷一下升級成為長短勻稱,疏密得當的標準版蠶窩。
將稻草簇一條複製成為十條,並排躺在地上後,飼養區瞬間又擴大了,另外分化出了一個結繭區。
而飼養區內,隨著蠶寶寶的長大,三腳架早已升級成十個,每個架子上都有十層竹匾。
看著第一批蠶寶寶中有不少已經發光透明,像黃金會吐絲一般,她心生喜悅。
“寶貝們,你們都長大了,要搬家了哦。”
她將成熟透明的金蠶挑出來,小心地放在稻草簇形成的小樹林裡。
金蠶們適應新環境的本領超強。
他們似乎對新家很滿意,在稻草枝丫上爬來爬去,找到一個適合的窩後,就慵懶地躺下,開始安營紮寨。
看似慵懶,動作緩慢,但其實他們是最勤勞的。
李商隱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讚揚的就是蠶無私奉獻的精神。
這一天晚上,週一品除了煮菜燒飯,就是在空間內喂蠶,給金蠶搬家,看著金蠶結繭。
夜晚淺淺地睡了一覺,到了第二天清晨,她進空間一看,驚喜得差點叫出聲來。
每一條稻草簇上,每一條縫隙裡,絲絲縷縷之間,都結滿了潔白到幾乎發光的繭子。
整個結繭區一片瑩亮。
而且每一顆橢圓形繭子都結實飽滿,個頭勻稱得像是複製黏貼出來的一樣。
如此優質的繭,真是令人歎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