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動作看似達成了玄源和青鸞監控洪荒世界的目的。
其實不然。
因為洪荒世界之中的普通波動並不會引發天地圖的預警,也不是所有的大動作都是以大規模破壞洪荒世界的山川水勢的形式出現的。
有些動作,看似沒有改變洪荒世界的山川水勢,可是卻同樣對洪荒世界造成大規模的破壞。
比方說,抽取整個山脈的生機。
這樣的動作在短時間內並不會造成洪荒世界山川水勢的變化,只有等到一段時間之後,整個山脈凋零之後,透過對比才會有所反應。
因為這樣的變化是細微的,是緩慢的。
在天地圖看來,和洪荒世界的自然演變沒有什麼區別。
因為哪怕沒有修士動手,洪荒世界的無數山脈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滄海桑田,不外如是。
更何況,玄源和青鸞對於完美天地領域神通的期待也並不僅僅是監控會對洪荒世界造成大規模破壞的行動。
他們的想法更加激進,至於說最終目的,反而無法公之於眾,甚至無法在洪荒世界之中吐露半句。
在想到更好的方式之前,玄源也只能夠讓天地圖在天庭之中起到地圖和示警的作用。
當然,這並不需要玄源把天地圖永遠放在天庭的哪個角落。
只需要讓天地圖在天庭的某個位置留下一個投影。
透過投影,天庭之中的相應神職人員就可以掌握相關的資訊。
在想到這一點之後,玄源也就順勢在凌霄寶殿門前的廣場一側,留下了天地圖的投影。
並且通知相應的部門監聽天地圖的變化。
透過這樣的方式,天地圖之上的天庭的氣息也會慢慢變得濃郁。
至於說這個時間需要多久,就無人知曉了。
除了這個方向之外,對於天地圖的運用,玄源其實還有其他的思路。
天庭之中有天神的存在,洪荒大地上自然也需要有相應的地祇。
這些地祇,也就是洪荒大地上的土地神、社稷神、山嶽、河海、五祀神,以及百物之神。
目前的洪荒世界之中,不同的山川水勢確實存在著相應的管理者。
可他們並沒有一個公開的名號,也公開的管理權。
哪怕他們在這些區域行使的就是接近地祇的權責。
天庭如記錄了整個洪荒世界的山川水勢,那是否可以透過它來聯絡洪荒世界的眾多地祇?
雖然這個想法有些異想天開,不過確實的可行的。
洪荒世界之中擁有無數的山川水勢,如果所有的地方都要敕封地祇的話,那這個數量定然遠超天庭眾神的數量。
不過相應的,地祇的敕封比起天神來說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大的地祇或許能夠擁有無窮的偉力。
可小的地祇所管理的區域不過是寸土之地,又能夠具備多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