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輪馬車改進雖然可喜可賀,但張獻忠戰死陰影還是揮之不去,若是記憶不錯的話,在明年(公元1646年)張獻忠死於北面的西充,而在張獻忠戰死之前,很有可能率部攻打順慶府。
如何保衛順慶府城,如何阻擋蠻清韃子入侵如同一塊巨石一樣壓在楊麟心頭,雖然現在還沒有想出對策,但擴軍備戰,增加軍備是必然選擇。
如何建立軍制,這可讓人大傷腦筋。最權威的方法就是按照《周禮?夏官?序官》的編制:
五人為伍,伍長統之;
五伍為兩,以兩司馬統之;
四兩為卒,以卒長統之,
至卒始有屬吏,一卒有一百零四人;
五卒為旅,設旅帥,一旅有五百二十五人;
五旅為師,設師帥,一師計二千六百三十人;
五師設軍,全軍共計一萬五千一百五十六人。
也就是在上古時代,軍隊編制包含軍、師、旅這種上層編制,若是未來也建立軍師旅這種編制,想來大家不會反對。(有人考證,太平天國則完全按照這種編制進行軍旅編制)
除此之外,在研究之餘,興奮的是各個時期編制都完全不同,就像南北朝,隋唐就有團這種編制。
北周,隋朝時,就有團這樣的編制,以100人為隊,步兵20隊為團,騎兵10隊為團。
而在唐朝,府兵每團300人。
在明朝施行衛所制度,如百戶所、千戶所、衛所。
明朝中葉,戚繼光在編練戚家軍,則透過小旗、總旗、局、司、部、營。
過去義勇軍沒有完全仿照明朝兵制,編制為營、大隊、中隊、小隊,現在自己可以完全如同隋唐一樣,在營上面建立團這種編制,在營上面設立團。
考慮到三輪車的應用,現代後勤輜重保障制度建立,計劃對現有的小隊、中隊、大隊、營的編制進行調整,按照現代兵制建立軍隊。
雙輪馬車改進成功,正如同前世的汽車一樣,可以增加部隊機動性。
基於這種想法,借鑑戚家軍、湘軍編制,在軍中建立幕僚機構。
決定在軍中成立後勤處,委任水軍把總陳懷西為處長,以保證糧草輜重運輸。
成立軍政處,由監軍錢邦芑兼任處長,負責軍令,執法等工作。
成立參謀處,由殷承柞任處長,主要負責情報,軍隊訓練,與作戰參謀。
成立裝備處,由樊明善任處長,主要負責槍炮刀劍器械的製造。
成立野戰醫院,由名醫黃學懋任總醫官,何希登任副總醫官。
………….
目前義勇軍共8個步兵營,1個騎兵營、1個水軍營,全軍上下不到六千人,雖然都施行精兵戰略,但人數實在太少,難以組織力量收復被流寇侵佔失地。
思慮再三,楊麟決定進一步完善軍隊建設。
借鑑明朝親軍與一般部隊,流寇主力與一般部隊的做法,更借鑑前世做法,建立野戰部隊與地方保安部隊。
毫無疑問,早已經成軍的8個步兵營一個騎兵營1個水軍營為野戰部隊,主要負責外圍作戰。
而地方保安部隊則主要包括:
基本上每個鄉一個保安大隊,由地方鄉長與負責治安的衙役統率。
由兵房主事控制,抽調地方保安大隊精兵強將組成的一個保安中隊,主要協助壯班守衛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