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天早上體能訓練與佇列訓練等團隊訓練基礎上,開展多項專業技能訓練,以提高將士們的作戰技能。
作為穿越者,再加上這半年多經驗,楊麟見多識廣,更為重要的知道各個人特點不同,其訓練側重點不同,強調未來作戰的分工。
根據作戰方式不同,將其簡單劃分為射擊訓練、投擲(震天雷)訓練、肉搏訓練與工事訓練等專項專案。
與現代各部只裝備步槍不同,在明朝末年遠射兵器非常繁雜,包括鳥銃、弓箭、弩箭,由於生活經歷不同,楊麟雖然精通放銃,關注重點也常放在鳥銃上。
來到第一司觀察火槍射擊,與西方軍隊不同,中國古代火槍兵講究的是瞄準射擊,而不太在意射擊速度。
但明朝鳥銃多由各個手工作坊打造,而不是官方統一製造,如此質量參差萬別,有的稍稍多加一點火藥,或者槍管殘渣沒有清理乾淨就炸膛,這鳥銃傷人傷己,很多兵丁不願意使用。
為了強迫兵丁瞄準射擊,自戚繼光以來就透過軍令強迫將士遵守,射擊不準的,或者不瞄準射擊的打板子。
出獄以來楊麟一直與軍中工匠討論其中癥結,據做過鐵匠的李學本研究,主要是一些工匠偷工減料所致。
中國是農業文明,自古以來都適合搞各種建設,都適合打造各種精美器械,到明朝末年能工巧匠輩出更是如此。
按照兵部要求,製造兵器的鋼鐵要多番鍛打,也就是10斤鐵要鍛打成2斤鋼鐵,但這樣耗時耗材太多,再加上官府採購價格不過4兩銀子工匠需要往裡面倒貼錢,如此常常根本沒有多次鍛打。
10斤鐵打造到3斤就非常不容易了,有的更是打造到4斤鐵,驗收時再收買經辦人員,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粗製濫造的軍械充斥軍中,將士們根本不敢使用。
收集軍中三百餘支鳥銃檢查,100%不過關,看著前面一堆潛在的殺器,楊麟感慨為何大明軍隊連戰連敗,為何大明鳥銃口徑如此之小,反而故障頻發。(明朝鳥銃鐵丸3錢15克,而西歐重鳥銃鐵丸接近60餘克,威力強大。)
病根找到了,那就是大明武器採購價格較低,一支鳥銃價格不過4兩銀子,工匠需要貼銀子,而精美實用鳥銃成本至少在4兩5錢銀子,再加上必要利潤,需要6兩銀子。
就是大明兵器製造手工作坊,各個兵器打造作坊技藝參差萬別,要保證質量,要降低成本,需要進行勞動分工,需要集中大規模生產,集中監控。
就是大明武器檢驗方法落後,過去常常使用同等計量火藥施放,不炸膛就可以。在戰場反覆重複使用,破壞力遠在檢驗水平之上。
如在過程檢驗鍛造鋼鐵硬度,打造完成檢驗各個鉚接部位,需要進行破壞性試驗,如用兩倍三倍火藥施放。
透過半個月功夫討論,在搞明白其中緣由之後,現在就是維修現有槍械,對槍管重新鍛造,打掉一半鐵渣,然後再打上其他鋼鐵。
這半個月工匠與幾十個兵丁每天圍在鐵匠鋪飛舞大錘改造三支鳥銃,裝上半斤火藥連續施放不炸膛。
有了不炸膛的火器,其他的就好辦了。今天楊麟要帶來全新的理念,就是要保證火槍手裝填動作規範性,就是保證提高射擊速度,就是保證如何在百步開外準確命中目標。
眾人分隊站好,楊麟取下鳥銃快速裝好火藥、鉛子,裝好紙片,夯實之後再裝上引火藥,然後對準百米開外目標放銃,如此者三,雖然一銃命中靶心兩銃稍稍偏移,但速度比過去快多了。
放射完成之後,楊麟重新站到佇列前面道:“各位兄弟,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火槍手必須做到三點,一步一步來,不能走沒有學會就學跑。
第一就是熟記裝填口訣,在任何時候都要保證裝填動作規範準確,裝填火藥完好,全部都要考核。今年與土暴子兩次鏖戰,我發覺即便非常優秀火槍手也常常丟三落四,忘了這個忘了那個,導致戰場上根本無法發射。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火槍手,就要保證在任何時候都要保證裝填正常。,
第二就是射擊,面對一百步目標三次慢射,至少需要兩次準確命中目標。
第三就是快射,在保證裝填動作準確無誤,在慢射達到標準之後,就是快速裝填快速射擊,在半柱香功夫對八十步目標射出五銃,至少保證三銃準確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