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民間自發性組織的商業活動,直接開啟了一片新的天地。
餘杭鎮的官員們,也漸漸從心底接受居承顏所說的天馬行空的言語。
躺著掙錢,不寒磣!
這次可親眼看到大船運送糧食到餘杭鎮,自然是有各種目的。
除了安心,見證春風商隊實力,還有就是參與春風商隊搞的商業計劃——釀酒廠和釀酒業一條龍計劃!
煙、灑、軍火等等是現代世界非常穩定且暴利的行業。
煙這個行業是最暴利的行業。
這個想要推廣是很簡單,但無法快速形成規模,所以這個暫時不提!
軍火也可以,不過這個需要建立信任才行。軍火貿易需要時間。
陳牧這邊是舉著錘子跟鐮刀建立工業化,然後啟智的。所以他們要儘可能地用軟刀子啟用宋朝百姓的心理。
儘可能的減少暴力手段。
釀灑業,自然成為了敲開大宋工業化的撬棍。
釀酒很簡單,只需要糧食就行。
古法釀酒的很多,也有很多好喝的灑。但是作坊式的釀酒方法產出少,趕上工業化制灑。
當陳牧這邊帶液、汾酒跟茅臺等灑水,還有果灑等澹水酒招待餘杭鎮的官吏後,立刻征服了他們刁鑽的嘴。
當時居承顏說要建立釀酒工廠,而且不用宋廷的糧食。說讓大家共同發財的時候,餘杭鎮的官吏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心理掙扎。
不過他們在看到了居承顏拿出的書面協議後,決定先實驗一番。
。
觀看糧食下船,然後建立釀酒工廠,便是計劃的開始。
不過這些宋朝官吏,此刻還不知道酒水的出現,已經讓宋廷步入倒計時了。
他們此刻還沾沾自喜地認為是宋廷的律法很強大,讓這些人忌憚。
的確!
北宋時期的私人,是無法釀酒經營的。
想要經營釀酒,需要向宋廷官營酒坊購買。購買後才能轉賣或者可以租官方作坊釀灑。
北宋的酒政主要有三種形式:酒的專賣、曲的專賣和稅灑。
北宋對不同的地方,分別實行三種不同的政策。
三京地區實行酒麴專賣。
州城內則實行酒的專賣。
縣以下的地方或實行納稅,或實行酒的專賣。 @
其中酒專賣的做法是酒坊歸官府所有,生產資料、生產費用、生產原料由官府解決。
酒戶從官府租來酒坊組織生產,釀成的灑由官府包銷。稅酒就是酒客自帶米到公家的酒店,然後賣給灑店後再給釀造錢和份子錢後就可以喝酒了。
宋廷的生產力低下,在沒有化肥的時候,糧食產出非常低。
糧食是立國之本,沒了糧食農民必定會鬧事。
朝廷知道不限制釀灑,必定會傷害農民,公營的做***遏制住土地兼併,遏制將寶貴的糧食用作釀酒之用。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宋廷私下的釀酒行業一直非常昌盛,而且屢禁不絕。
這一切,自然跟利益有關係!
當居承顏提出建造釀灑廠後,餘杭鎮的官吏們感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生意。
但居承顏拍著腦袋,說不會用宋廷糧食釀酒,只會從國外購買糧食。
他們需要用絲綢,瓷器等物品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