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事務,乾隆讓人念羅莎新皇帝彼得三世的來信。
剛一開始,彼得三世只是例行問候,又說了下遠東子民的事情!
乾隆頗感無味。
隨後,信件話鋒一轉。彼得三世說有一群自稱為漢人的神秘人,在西方大肆招募軍隊。
今年三月,已經召集精銳三萬人在半年前出發,將會在明年年末抵達大清!
乾隆猛地站起身:“漢人?召集三萬大軍?”
乾隆心中不安,隨後讓人取出地球儀,細細打量。
看著上面的海圖,眉頭緊皺:“怎麼會有神秘漢人召集西方軍隊?他們究竟是什麼?難道是我於今年關閉了通商口,導致這些洋人不甘商路阻斷,試圖用軍事力量打破我的封鎖?”
“洋人貪婪成性,屢次開海關要跟我們做生意,他們一定是貪婪我大清的財富!”
乾隆越想越感覺自己猜得對。
他們說漢人僱傭的軍隊於明年年末抵達!
這絕對是洋人給予他們的最後動兵期限。
“哼,真當我大清好欺負啊?”乾隆思考一會,才下達命令:“讓兩廣總督李侍堯,兩江總督尹繼善,閩浙總督蘇昌整理海防,讓各處水師嚴加防患賊寇。莫讓賊人從海岸入寇!”
明朝的倭寇之禍危害很大,他一直記在心中。
洋人海軍強大,大清海軍雖然強,但跟洋人還是有差距的。
乾隆雖然不想承認,但這是事實!
所以,他讓人整頓海防,決不允許洋人入寇海岸。
一口通商才制定幾個月,若是被洋人打破海岸線,大清的未來不僅後患無窮,他這英明之主也會被打臉。
想了一下,乾隆繼續道:“給兩廣、閩浙都下發銀兩,讓他們督練海防,嚴防賊人!也讓工部的人將火炮作坊恢復生產!抓緊生產足夠用的火炮!”
洋人火炮犀利,大清作戰多年,軍費消耗太大,為了節約軍資,防備漢人盜火炮,乾隆經常打擊民間的火槍跟火炮製作。
“喳!”
乾隆在養心殿內來回走動,思索戰爭利弊與得失!
江南幾省乃是稅賦重鎮,決不允許出差錯。
“再讓北直隸編練海防,防止洋人入寇。”
“喳!”
安排了任務,乾隆也沒心情去找妃子探討魚水之樂,只是仔細觀看沙俄彼得三世的來信。
信件上署的日子已經有幾個月了。而乾隆制定的一口通商不過四個月。
雖然信件時間有些緊張,但也不排除是洋人國王早就下達若大清不開放港口,就武力威脅的猜測。
也就是說,洋人必定會動武?
“把粘杆處的人都派出去,多關注海防。不可讓任何外敵攻入南方各省。”乾隆揉著眉心:“也讓李侍堯那邊調查西歐各國的戰爭情況。軍機處不是分析他們必有一戰嗎?他們打了沒有,為何還有機會派出幾萬大軍攻擊我大清?”
“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