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國海軍受夠了帕西法爾艦隊,只有拔掉這根時刻威脅公國運輸補給線的尖刺,公國軍才能繼續前進,戰爭才能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並且按照公國最開始規劃的那樣結束。
既然下定決心要消滅那群煩人的蒼蠅,以公國海軍目前受政治要求束縛,且力量被各種繁雜任務嚴重分散的現狀,不管是主動襲擊敵艦隊在拉普蘭內陸腹地的基地,還是在戰區組織拉網式搜尋,都顯得不切實際且不具備可行性(前者會觸犯政治禁忌,後者耗時費力,且用於搜尋和剿滅的船隻太少太弱,一不小心還會被帕西法爾艦隊吃掉)。思來想去,留給公國海軍的解決辦法只有使用“偽裝輔助巡洋艦”一途了。
說到偽裝輔助巡洋艦,一般都會下意識想到那些在商船上加裝大炮和魚雷發射裝置改進出來的襲擊艦。但除了那些神出鬼沒的襲擊艦,還有一種專門用來對付襲擊艦乃至潛艇的偽裝輔助巡洋艦,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Q船”。
Q船的出現不是什麼拍腦袋發明,這可以說是軍事技術戰術進步和古老交戰法則相互作用的必然產物。
根據古老的航海法則和交戰規則,一艘擁有武裝的船隻不加警告便對非武裝商船發動攻擊,乃是海盜行為,被各國海軍傳統道德所不齒。在另一個世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海戰和海上封鎖也沒有類似的先例。不管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日本海軍浪速號巡洋艦對中國運兵船高升號的攻擊,還是日俄戰爭中,沙俄海參崴分艦隊對日本沿海一系列的破襲戰中,襲擊者都事先發出了警告,併發出了投降要求,遭到拒絕後才開火。
到了一戰後,隨著潛艇和襲擊艦陸續被投入破襲戰,加之英國政府下令其商船可濫用中立國旗幟來避險,被逼急了的德國人直接無視了過去的交戰規則,開始不加警告就擊沉協約國及中立國船隻。英國人為了消滅那些狡猾的襲擊者,於是想到了在商船上安裝隱藏的大炮來伏擊潛艇和襲擊艦,這就是Q船的起源。
面對神出鬼沒的帕西法爾艦隊,公國軍也想到了將浮空運輸船改造成偽裝輔助巡洋艦,作為誘餌吸引帕西法爾艦隊,然後與敵艦隊進行糾纏,等待主力艦隊將敵軍合圍、殲滅。
是不是很眼熟?其實這基本上就是此前的誘餌作戰的改良升級,核心思想是完全一樣的。
公國海軍為了此次行動可謂煞費苦心,自高爾察克少將以降的各級軍官也對作戰充滿了必勝信心,如今只等帕西法爾咬鉤。
那麼帕西法爾會上當麼?
才過去了一天,帕西法爾就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用抽打公國海軍臉面的形式。
########
“少將閣下,請您再考慮一下……”
“我已經考慮的很清楚了,這是打破僵局必要的手段。”
“可這也是一場瘋狂的賭博,會將您自己和整個艦隊置於危險之中!”
“滿是迷霧的戰場本來就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再精妙的計劃到了戰場上也會變得面目全非,所以我們這次非得冒一下險,賭一把。”
帕西法爾重新品味了自己的發言,一種怪異的違和感浮上心頭。
戰爭的基本原則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和資源,徹底的碾壓對手,所謂以少勝多不過是仰賴運氣和特定條件的奇術——這是帝國軍校的基礎授課知識,也是帕西法爾所認同的戰略戰術原則。可身為一個主張大軍無兵法、賭博取巧不可取的理性派軍官,他一路來打得都是以少勝多的戰役,還獲得了一個“不敗魔術師”的稱號。真不知道該嘆息命運的嘲弄,還是該感慨人生的不如意呢?
如今為了完成任務,讓這場戰爭儘快結束,他又一次站到了風口浪尖,不得不指揮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用華麗的表演來激怒和誘惑那位高爾察克少將,把那位已經吃了一次苦頭的對手一步步引誘到新的陷阱裡。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過一次當的人在精神層面總是保持高度警惕,更何況有馬卡洛夫海軍上將充當後盾,高爾察克在戰術的選擇上也變得更靈活。要讓這樣一個高度冷靜、大膽且作戰經驗豐富的指揮官連續上當兩次,顯然光靠小聰明是不夠的。
要讓別人心甘情願的跳進陷阱裡,光有誘惑還不夠,還必須有壓力從背後推一把。
“諺語裡不是說過‘做完陷阱之後別忘記放上一枚金幣’嗎?不過對那些警惕性很高又不缺錢的傢伙來說,一枚金幣還不足以讓他們冒險。反過來,如果他們陷入某種財務危機,每一個銅板都顯得無比重要,那麼這一枚金幣就足以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進行一些嘗試了。再如果,他們已經連吃飯都無法保障,那麼他們將不顧一切的撲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