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就是關於國際技術出口管制聯合委員會的全部條例草案。”
女播報員聲音落下,會議室內的燈光亮起,一堆政要高官忙著喝水潤喉或是交頭接耳,除了皇帝和密涅瓦,所有人都在忙碌。
即便是政壇老手和職業官僚,要正確評估、分析適才釋出的資訊,理解其核心目標和隱藏在各種細節裡的魔鬼,也需要一點時間。整理出問題,並且技巧性提問所要消耗的時間就更多了。
皇帝不差這麼一點時間,好牌都在他手上,時間也站在他這一邊。
密涅瓦的鎮定與沉默就多少讓人有些看不懂了。
換做別的什麼人,多半會以為是對局勢悲觀絕望,索性沉默以對。可坐在那裡的不是一般人,是面對國家傾覆的危局亦堅持到最後一刻,一手創立共和國至此的女傑。要讓她屈服和絕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或許她還有什麼王牌?
在場不止一個人這麼想,可看看眼前的局勢,還有什麼王牌能挽回呢?
——她最後的王牌必定是羅蘭。
所有人嘆息和搖頭的時候,李林的餘光始終不曾離開密涅瓦左右。
國際局勢、共和國國力、個人能力——將這些綁在一起也不足以顛覆帝國主導的局面。
最後的、唯一的機會就是羅蘭直接登場,以某種近乎作秀的方式來進行典範轉移,強制讓諸國進化。
——換做是我會搞個恐怖襲擊,當著諸國使節的面展現在電信網路支撐下,號稱不可戰勝的帝國軍一樣會吃到苦頭。
過去李林曾經這麼說過。在“最短時間內最大程度深入人心”這個要求下,這是最簡單有效的做法。只是在如今的波恩,不管是衝進這個會議室還是搞恐怖襲擊,都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軍警、社會秩序保障局、“軍團”,光是這三者組成的多重立體防線就已經足夠將整師整團的入侵者攔住,如果對方採用打了就跑的游擊戰術,在密不透風的監控網下,他們根本無處藏身,只會被高速移動的獵殺型和空戰型“軍團”打成一攤絞肉。至於透過下水道轉移……那裡到處都是“軍團”,機械亡靈一直都很歡迎有新成員加入它們的行列。
如果這還不夠的話,親衛隊的精英加上“嫉妒”的傑勒斯總夠看了吧。
總而言之,這個節骨眼上絕不容任何人來攪局,羅蘭也不行。
李林在評估密涅瓦的思緒,密涅瓦同樣也在推演當前的局勢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這是一場決定世界命運前途的賭局,帝國贏了,世界將沿著李林鋪設的軌道朝向“沒有任何改變的未來”一路狂奔,共和國贏了,最起碼能爭取到幾年的喘息之機。
帝國在賭本、賭術上佔據壓倒優勢,共和國的劣勢顯而易見,但也不是沒有機會。
這是停戰三年以來,雙方頭一次在“最接近平等”的狀態下進行博弈。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可以向全世界揭穿帝國和皇帝的畫皮,將真相大白於天下,讓所有人能夠直面真實,自行思考,自行判斷,自行決定的機會。
密涅瓦知道這其中有多大的風險。
即使給予同樣的情報,人們也未必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根本上來說,比起“正確的情報”,人們更傾向“想聽的、喜歡的情報”。根據每個人的性格、感性、知識、社會地位的偏差,情報取向有所不同,最終做出的選擇也不盡相同,更難以期望大多數人的意見具備對未來的高瞻遠矚。所以即便有“少數服從多數”這個大前提和防火牆在,也無法斷言多數人做出的決定就是正確的。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庸俗的凡人無法正確看待自身和世界,也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那麼將一切託付給知曉一切,凌駕於凡人之上的天才不就好了?由超凡脫俗的優秀者支配大眾,本來就是世間的常態。
這是一種讓人不怎麼喜歡的見解。首先這等於讓大眾放棄自己應有的權力和應該揹負的責任,其次就算存在天才,但天才、鬼才之類“異於常人者”並不等同於“全知全能”,即便存在某一個領域的天才,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行走在永遠正確的道路上,這已經無數次被歷史證明了。
唯一的反例是李林,他倒是永遠正確且全知全能,精靈一族能在短短几十年間從頹傾的邊緣成為幾乎問鼎天下的霸主,李林在其中居功至偉。沒有這位神意代行者,這個奇蹟根本不可能實現。
但問題是他太正確,太高瞻遠矚了。
有著遠遠超過一般人乃至政治家的長遠目光,能夠看到遙遠未來的確實形態,因此也看到滿滿的絕望和惡意。
——那個男人八成是什麼都不相信。
羅蘭曾經如此評價他的前監護人兼畢生之敵,密涅瓦對此深有同感。
正因為連希望和可能性都不相信,從一開始就不對任何人或事抱有期望,才能如此徹底、斷然的決定封閉所有的未來,斷言“一成不變、持續空轉的未來”才是能帶給所有人幸福的未來。
或許羅蘭和密涅瓦對這個世界依舊抱有可以稱之為天真的期待,又或許是生為人類,嚮往未知未來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又或許是純粹對李林的做法看不過眼,總之羅蘭和密涅瓦無法忍受李林的做法。
在最後的大門關閉之前,他們決定賭上一切,起碼要留下一道讓人們能夠呼吸新鮮空氣的縫隙。
——世界命運,在此一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