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統管全域性的上位者,尤其是管理像帝國這樣情況複雜的國度,必須冷酷無情且狡猾多智,就像馬基雅維利推崇的那樣如獅子般兇殘,如狐狸般狡詐,令人畏懼多於令人愛戴。
不管人們是否喜歡馬基雅維利和馬基雅維利主義,作為一種執行原理和道德基準異於常人認知的活動,國際政治是不折不扣的叢林社會,弱肉強食是唯一的準則。強者生,弱者死。若不明白這一點,懷抱不切實際的理想與仁慈,最終只會成為別人活下去的食物而已。
話雖如此,李林的冷酷依然過份。
他不是暴君。
以其成就與作為來看,稱其為稀世明君亦不為過。
他唯一的問題,是過於非人的冷酷,極度的現實主義、功利主義、馬基雅維利主義。比起皇帝,更像一臺謀略機器。
“可就算不喜歡他,對他耍的小花招一清二楚,我們也無法拒絕,或者說沒人可以拒絕。”
密涅瓦聳聳肩,安妮厭煩似的咋了咋舌。
沒人敢駁皇帝的面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諸國也確實面對不得不妥協的狀況。
說穿了,大家都沒太多錢可供軍備競賽燒,對正在努力向工業化轉向的各國而言,每一個銅板都是寶貴的。只要有可能,他們寧願把錢投入工業或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去造一堆沒過幾年就要淘汰的玩具。
帝國層出不窮的新技術給諸國帶去的不光是震撼,還有更新裝備的迫切需求和煩惱。以阿爾比昂為例,其新造主力艦主炮口徑一躍攀升至305,但其身管倍徑、裝藥量、投射質量、壽命遠低於帝國同類產品,且最新銳戰艦包括正在鋪設龍骨的和繪圖板上的大多仍在採用三漲往復式蒸汽機作為動力來源。
這種戰艦就算造出來,用來對付帝國重巡洋艦都嫌吃力,更不要說和帝國主力艦相抗衡。其唯一的作用只能是充當紙面上壯膽的符號,與守財奴的破爛堆無異。
如何利用軍備控制談判,縮小與帝國之間的技術代差,同時節約軍費開支,這是被軍備競賽搞到疲憊不堪的諸國的最大課題。
共和國面臨的問題比諸國更嚴重一些,他們不光國力更弱小,由於政體結構的特性,國內還有一票興風作浪的強硬派。要不是皇帝來了一趟新奧爾良一日遊,把這群死硬份子的臉直接扒下來踩成一灘爛泥,指不定他們會繼續堅持“七成論”的“野心”(這種不顧國家經濟狀況和國際局勢的毫無節制和自知之明的擴軍計劃與其說是野心,稱之為“自殺”更正確一些),把事情搞得不可收拾。
如今既然皇帝已經送來了名為“軍備控制談判”的“救世福音”,如何利用這一點為共和國謀求符合自身國家安全利益的談判成果就成了最緊要的課題。
“談判的核心議題,是軍備規模,也就是各國持有兵器數量的比例,還有技術專利的開放。”
密涅瓦將請帖翻到背面,背後同樣用鎏金線條勾勒出繁複的花紋圖案。
軍備規模;
專利開放;
實際上是帝國支柱的一體兩面。
帝國有兩根支柱,一根是皇帝,另一根是由技術力和生產力築基,軍隊和經濟相互纏繞而成。
有了先進的技術力和工業產能,帝國能夠製造大量領先時代的工業產品,大量出口以獲得利潤。然後以這些金錢去打造強大的軍隊,保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同時確保資源物流通道的暢通。兩者本來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諸國對這一點當然也心知肚明,所以此次談判的核心目標除了“限縮軍備”,最重要的就是促成帝國“開放專利”,從長遠來看,後一項的重要性更甚前者。
帝國的技術專利太犯規了。涵蓋方方面面不說,還全都是超前卡位,幾乎所有技術包括還在構想階段的新技術都無法繞開帝國設下的關卡,一不留神就會變成侵權,運氣好點支付一筆侵權罰金就能了事,運氣差點直接被告上法庭,那幫喪盡天良的帝國專利律師就算沒辦法讓你坐牢(外國法院總會護著自己人),也能讓你在曠日持久的訴訟中傾家蕩產(帝國專利律師的口號是“十年太少,二十年不多,爭取半個世紀”),已經有不少享譽盛名的企業和技術人員栽在帝國專利制度和律師團的黑手之下了。
一度引領產業革命的帝國技術和和專利制度,如今已經成了阻礙各國技術進步的詛咒。不計其數的企業和技術人員日思夜想的都是如何廢除專利制度,最差也要促成帝國進行技術開放。與之相對,帝國則是想著如何利用專利制度維護自身優勢,謀求“透過對技術和產業的壟斷,實現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