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放棄嗎……或許真是這樣也說不定。”
記憶管理者不疾不徐的攪拌著紅茶與果醬,語調沒有任何變化。
“可也正是因為不願放棄,才導致那樣的結局,不是嗎?”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蓋亞與阿賴耶識;
自然與知性生命;
創造與被創造;
且不管之後的關係怎麼演變,最後怎麼會走到令人唏噓的地步。彼此之間最初的關係確確實實是源於“愛和善意”。
想要讓自然系統繁榮,想要排遣寂寞——於是星球創造了知性生命。
想要繁衍子嗣,想要讓種群繁榮昌盛——於是知性生命崇拜著自然。
這種關係並不對等,出發點既不無私也並非是純粹的善意。但這世上本來就不存在所謂“純粹的愛與善意”,每個人在愛別人之前必須先愛自己,立足於自愛的基礎之上才能向其它人和物件投射愛。
愛本來就是不純粹且自私的感情,隨著時間、環境、立場的變化,愛的形式也會發生變化乃至扭曲,到最後,往往會發展成因愛成恨,不死不休。
人與人之間是如此。
人與神之間亦如此。
不願放棄,害怕失去,因此產生恐懼、怨恨、憤怒、憎恨,最終一發不可收拾,相互撕咬著一起落入毀滅深淵。
“只要一切從未發生,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整個世界徹底清零,過去、現在、未來全部歸於虛無,不會產生任何東西,矛盾螺旋也會徹底消失。
或許這是徹底解決悲劇迴圈的唯一正解。
可是。
“這只是毀滅問題,而非解決問題。”
羅蘭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
“不去相信就不會被背叛,不去創造就不會有毀滅——這些都是逃避問題的說辭。和用被子矇住腦袋就不用面對世界,只要不走出家門就不會遭遇任何不幸是一個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