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之間的戰爭和傳統人類之間的戰爭最大的不同之處,乃是“延續生命”這一意識的有無。
生物之所以戰鬥,乃是為了延續生命。進食、交配、躲避——最原始的戰鬥理由都是圍繞這些展開的,這些行為本身又都是為了延續自身與種群的存續。進化到智慧生命,戰鬥的理由雖然加入了各種各樣的利益和思想紛爭,但總體上來說還是擺脫不了“讓自己或種群獲得更好生存條件”這一大命題,嚴格意義上依然是為延續生命而戰。
無人機沒有那樣的理由。
作為純粹的兵器,無人機存在於世間的唯一理由便是“殺死敵人”,只要能實現這一目標,任何手段都是被允許的。
同歸於盡——當然也包括在內。
揮舞高週波鎖鏈劍殺來的兩架III型明顯是存了同歸於盡的想法。
並非魯莽,亦非草率。
II型的表現已經數度超出區域戰術驗算網路的預測之上,眼下雖然好不容易將其逼到死角,但對於這一擊能不能得手,並沒有絕對的把握和保障。
要想徹底擊墜II型,卻不付出相應的代價,是不現實的。
理解了這一點,不知榮譽和執著為何物的人工智慧自然不會像血肉之軀那樣,對“自殺攻擊”這一選項抱有任何的疑問或掙扎。
能派上用場,且符合效益原則,那就使用。
自殺攻擊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如果能一擊得手,自然最好,萬一失手,不管是遭受夾擊,還是兩架機體被擊毀,高超音速俯衝的動能附著在碎片之上,足以產生近距離霰彈轟擊的效果。不論結果如何,II型絕不可能無傷。
只要能削弱II型,之後就可以輕鬆將之擊墜。
非常合理。
與其耗時費力增加不必要的變數,犧牲兩架機體的代價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是最合理的選擇。
這一次不會再出現奇蹟,也不會再有外力介入,勝利已是囊中之物。
斬。
兩架III型一邊俯衝,一邊全力舞動高週波鎖鏈劍,漆黑的身影化為能將萬物切成碎末的暴風。
人類的肉眼看不見高週波鎖鏈劍縱橫無盡的軌跡,就連兩架機體俯衝而下的身姿也要在好幾秒之後才能感知捕捉到一個模糊的影像。如果是人類承受這一擊,就連痛苦和恐懼都來不及產生,肉體便已經和思維一道被定格,再切分成無數碎屑。
II型強大的偵測和處理能力不會錯過高超音速移動的目標,而且不光不會看漏對方的移動軌跡,就連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變化也不會放過。
高週波鎖鏈劍如何扭曲舞動;
流體金屬蓄勢待發;
複合式感測器燈光忽明忽滅;
因為刀刃的瘋狂舞動,空氣產生了怎樣的漣漪,這些漣漪又是如何相互干涉;
因為高速旋轉舞動,表面又在不斷振動,高週波鎖鏈劍每時每刻表面反射的陽光如何變化;
這一切,全部被II型看得清清楚楚。
可看得清楚,不代表能及時採取反制措施,展開有效反擊。正處於短暫動作僵硬狀態下的II型就連有效閃避都難以做到,更不要說反殺那兩架一看就是要同歸於盡的敵機。
——擊墜。
區域戰術演算網路和II型的演算處理系統同時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這是必然的。
哪怕此刻有外力介入,也不可能扭曲這一結果。
誠然。
不管用哪一種演算法,都不會得出其它結論,嘗試再多的外力介入也不過是驗證演算的正確性罷了。
既然外力不行,機體自己的力量又如何呢。
——顯現吧。
比閃電更快,比雷鳴更有力,無聲的呼喚跨越空間的距離。早已處於待命狀態的“某些東西”立即回應呼喚。
然後。
天空中連續響起兩道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