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的母神;
無敵的李林;
即使是至高無上的這兩位也有著忌諱和警惕的物件。
李林是基於職責抱持警惕的態度,全知全能的母神則是近乎於偏執的忌諱和防備,任何與那個“連名字都不能提”的存在有關聯的事項都是最優先事項,同時也是危險係數極高的話題,除了李林和另一位神明使者,任何人討論、研究“那個”都會招來殺身滅族之禍。
那個被神明及其使者所警惕、忌諱、乃至厭惡的存在,其正式名稱為“智慧生命集團無意識”,也被引用佛教典故稱為“阿賴耶識”。
母神的正體乃是星球本身保護自己所產生的意識,其首要目標是延續星球本身的存在,其次是確保星球生態系統,最後才是確保生態系統裡的生物種群。一般來說,生物種群多樣性越高,星球的健康指數也越好,星球自身也樂見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圈複雜化。
但“樂見”的範圍之中不包括“智慧生命的群體意識崛起”。
行星上自然界發生的一切——大氣流動、水迴圈、洋流與信風、物質平衡、生態平衡、板塊移動等等,皆是星球本身的自我調節。生物種群的興起和滅亡也是從屬整個系統的一環,數十億年來這個大原則從未被打破。
直到智慧種生命的出現。
在智慧種出現之前,生物界已經出現不少高智商生物,而且還遍及海陸空,例如烏鴉、海豚、鯨魚、猿猴等等。但以上生物只能算是擁有智慧,並不具備能辨識和認知的“智慧”,個別進化程度較高的危險種一度已經觸碰到了智慧的邊緣,但其數量太少,且高於絕大多數生物的身體機能使其缺少進一步進化的迫切性和壓力,最終只能止步於門檻之前,隨著時間流逝,最終這一類危險種也慢慢減少,直至消失無蹤。
直到智慧種生命出現為止,整個行星的生態依舊還是一套穩定運作的系統。在反覆的生物出現、興盛、大滅絕過程中,各種依附於行星生態系統的生物即便存在所謂的“相通根源”,即延續個體生命和種群繁衍。但這個階段的生物共同本能更接近於事先編寫好的基礎程式原始碼,而非獨立系統。智慧種生命與文明的出現卻改變了一切,建立於“認知與探索,積累和反省”這一基礎上的文明和社會系統,讓原本從屬於星球意識的智慧生命集體無意識獨立了出來,開始形成另一套系統,走向了背離星球控制的另一條道路。
這兩套系統在根源部分有著微妙的差異,對於行星來說,只要星球自身沒事,智慧生命怎麼樣都無所謂;對於“阿賴耶識”來說,為了保證智慧生命的存續,侵蝕掉整顆星球也在所不惜。
此二者之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相安無事,是因為對於智慧生命來說,如果星球毀滅了的話自己也存活不了,除非發展出不依靠星球而存活的科技——事實證明這的確發生了,並且最終導致了李林的誕生。而李林沒能執行原本應該被賦予的使命,並流落到這個世界,其中“阿賴耶識”的干涉又是主要因素。
“想要活下去,不管怎麼樣都想活下去”——智慧生命強烈的共通意識形成的巨大集合系統“阿賴耶識”,如果是與其連結,哪怕是借用一小部分的處理容量,要跨過空間的障壁,將刀刃送到傑勒斯的脖子邊上,也並非不可能。
(不對。)
傑勒斯的思緒中浮現出違和與疑問。
(如果他已經掌握並喚醒“阿賴耶識”,剛才那一擊應該是可以得手的。可如果事態到了那一步,那位大人一定會選擇親自動手,絕不可能假手部下……原來如此,是這麼一回事。)
羅蘭並未完全掌握全新的力量,同時“阿賴耶識”也並未完全醒來。
儘管有一定的風險,但靠“七宗罪”依然可以處理——這大概是李林評估羅蘭當前狀態後,下達命令的依據,剛才的一擊則證明了他的判斷一如既往地正確。
(如果是這樣,那麼贏的人多半還是我。)
第二形態的傑勒斯並不存在器官,就算剛才那一刀取下他的首級,之後再補上幾百刀,只要核心不受損壞,他就不會死亡。
這一點對羅蘭可謂壓倒性的不利。
只要無法掌握核心的位置,無法給予致命一擊,這場戰鬥就會一直延長下去,而在此期間傑勒斯卻能不斷製造電漿球,將整個空間化作高熱地獄。即便羅蘭能採取某種對策暫時抵禦輻射熱,並且能一直避開電漿球的直擊,可他終究是活生生的人,“呼吸”這一基本行為不可避免。當空氣溫度升高到氧氣耗盡時,便是羅蘭敗北之時。
能否在窒息之前再次命中藏身虛數空間裡的傑勒斯,並一擊命中其核心——成功機率微乎其微。
“從你進入這個戰場的那一刻,你就輸定了。”
傑勒斯再次以居高臨下的悠然語氣說到:
“就算成功創造了奇蹟,甚至超越了人類,你也不可能是我們的對手。”
人終究只是人。
不在這之上,也不在這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