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
好恨!
怎麼恨都恨不完,怎麼詛咒都不夠,就算把他殺死一萬回,把他的骨骸反覆踩進地獄一億回都不夠。
殺了他!殺了他!殺了他!殺了他!
血液在咆哮,心臟在怒吼,細胞在尖叫,無窮無盡的憎恨漩渦席捲羅蘭全身上下,“殺死李林”成了他此刻唯一的想念,甚至是全部的人生意義。
數萬人的生命,數萬的可能性,數萬的幸福與更加深沉的哀痛。
一瞬間消失了。
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意義,就連被載入史冊都顯得過於悽慘和荒誕。
僅僅只是根據規則進行消滅——如同發現了公式裡的錯誤數字,輕描淡寫的被消除了。
就連最起碼的、死亡的形式和尊嚴都被剝奪了。喚不起感情與感傷,曾經存在的人就這麼被消滅──
如果羅蘭是個擅於明哲保身的人,或許他會捂住耳朵和眼睛,裝作什麼都沒發生,或許他能夠輕鬆的生活。可他終究不是能對眼前發生的悲慘之事無動於衷的人,若無其事地圍觀、對身遭不幸的人評頭論足——這種事他做不出來。
或許他比任何人都愚蠢吧。
或許他什麼地方壞掉了也說不定。
也可能他是那種可以被稱之為聖人,揹負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天命。
他會因為別人歡喜的笑容感到高興,會因為別人的痛哭會感到悲傷。別人揹負冤屈無法申訴的樣子會令他憤怒,有誰流著寂寞的眼淚時,他會上前為那人拭去淚水。
正因為他是這樣的人,所以他會一邊追求著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理想,一邊沒有被殘酷的現實磨平自己的執著與人情味。
當這樣的羅蘭看見整個敦刻爾克因為一個連理由都算不上的原因,連帶著數萬條生命一起灰飛煙滅時,他不可能繼續保持冷靜。
那絕非源自理性思考後採取的行動,僅僅是順應憎恨與憤怒所採取的行動,談不上戰術,也沒有任何後手和策略,一味追隨噴發的激情,筆直地、筆直地、猶如光線一般快速衝向昂首睥睨天下的巨龍。
即使再不懂戰術,任何具備基本判斷能力的人都明白,這是以卵擊石的自殺攻擊,連觸及九頭巨龍的一鱗半爪都做不到,更不可能造成哪怕微不足道的傷害。擁有聰明頭腦的羅蘭對這一點也該心知肚明才是,難道他真的連基本判斷能力都失去了嗎?還是說這也是某種謀略?
旁人或搖頭嘆息、或妄加臆測之際,直面承受羅蘭怒火的李林正以事不關己般的冷徹審視戰況和羅蘭。
——敦刻爾克確認全滅;
——打擊範圍內無生命反應;
——各地受眾情緒反應取樣隨機遴選結束,開始分析;
——87.8%的樣本確認反抗意志消失;
——數值在閾值容許範圍內;
——世界範圍內的反抗意志基本完成壓制;
——作戰目標總體實現,接下來將進入掃蕩殘敵階段;
自始至終,壓制阿賴耶和人類反抗支配的意志才是作戰主要目的,其餘不過是附帶的添頭。主要目的達成之後,大可騰出手來慢慢料理剩下的小問題,考慮到他的勝利是如此徹底,就算放著不管已經失去戰鬥意志的雜魚們,殘留的問題也會被時間和徹底放棄抵抗的人心所消化。
從結論上來講,這就是全面勝利。
現在他只要將強大且無傷的狀態繼續保持到戰鬥落幕即可,到那時就真的是大局已定,再無任何反轉的可能。
所以,根本無需理會一個被仇恨衝昏頭腦、註定會迎來悽慘結局的孩子,隨隨便便一擊結束他亦可,放任那些背叛者殺死他亦可,不論他如何掙扎努力都不可能改變已經被收束的命運。總而言之繼續將精力和時間投注在他身上既無效率,也無必要。
可李林的視野卻忠實映照著羅蘭因憤怒而扭曲的面孔。
沒有愉悅,沒有傷感,沒有失望。
極其平靜、不帶一絲情感的觀測著羅蘭。
只有現在,才有他直接近距離觀測的價值。
突破一切理論和計算,無視所有的公式和定理,被單純的情感所驅使,在天空中留下耀眼的軌跡,那一抹閃亮的紅色猶如天空的傷痕,將人們的視線和思維持續吸入其中,久久不能釋懷。最終那道閃光化作一道下墜的彗星,衝向可望而不可即的強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