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朗邁松的指責剛出口,路易王太子就知道要糟。
“背後捅刀子”這種指責私下裡說說也就罷了,哪怕是戰後拿出來說事也不是不行,但眼下局勢微妙,指責王位第二順位繼承人和王家海軍對王家陸軍背後捅刀子……這不擺明了是要掀桌麼。就眼下這糜爛的局勢,憑什麼和人家掀桌?再說就算真要蠻幹,門後面也沒準備刀斧手啊,摔了杯子也沒人衝進來。想跑?還沒跑出大門就被人家按到地上磨蹭了。
沒有實力的挑釁就是自尋死路。
一向自命不凡的王太子此時頭一次理解了“作死”這個詞背後蘊含的深奧哲理,心裡一陣長吁短嘆後,還是決定出來給大家一個臺階下。
“密涅瓦。”
充滿親情的呼喚,彷彿孩童世代的記憶再度復甦。
以讓步和服軟來說,這一幕充滿親情溫馨的場景確實很適合軟化雙方的立場,甚至足以叫人遺忘王太子一貫的囂張跋扈。
“作戰部部長確實有些失言,我在這裡道歉。”
以王太子之尊代替部下道歉,足以讓一眾海軍將領閉嘴。至於密涅瓦,她本身就不是那種極富攻擊性格的人,況且過份逼迫某個人或某個派系組織從沒有任何好處,只有施加恰到好處的壓力,才能獲得最多的好處。
密涅瓦很清楚這個道理,她也懂得該如何掌握分寸。
——現在可不是為某隻陸軍無腦馬鹿拉開內戰大幕的時候。
“我明白,王兄,我也有些過於激動了。”
起身行了個完美的屈膝禮,隨著陸軍將領們送上一連串不痛不癢的恭維,這一頁就算揭過去了。
討論再次回到原點。
撤軍?還是不撤軍?
仗打到這個地步,其實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除了撤軍沒有其他任何出路,哪怕是德格朗邁松少將這樣的狂熱主戰派心裡也清楚,再死撐下去陸軍主力就只有被鬼畜殲滅,到時候就不是扯皮不扯皮的問題了,而是該自殺謝罪還是等著鬼畜把你送上絞刑架的問題了。
大家都知道該全面撤退了,也都想撤退了,問題是怎麼撤?
陸軍的真實想法是要撤可以,但得先拖一拖,讓海軍和王女殿下出面反對萊茵戰線繼續進軍,多提幾回撤軍議案。然後就可以用“陸軍還是可以一戰,也願意一戰的,現在王女殿下和海軍強烈反對,甚至鬧到了要打內戰的地步。所以我們也沒辦法,只能先停戰穩定國內局勢”的理由來說服一線部隊,特別是哪些個為了肩上早日扛上將官星星、一心想打仗的少壯派校級軍官。要知道這幫人為了升官可是什麼都敢幹,陸軍高層要是直接下令撤軍,這幫腦袋裡不知道裝了什麼玩意兒的馬鹿敢直接“天誅”了整個陸軍高層。
海軍也不是傻子,你們陸軍馬鹿的黑鍋憑什麼讓我海軍來背,你們也知道自己手下是什麼德行,你們怕被人天誅國賊,我們海軍隨便被人砍就沒問題?再說了,打仗打成這個鬼樣子,海軍陸軍責任一樣大,憑什麼海軍來當“膽小鬼”的角色?可事到如今,讓海軍再說什麼“戰鬥至最後一兵一卒”的豪言壯語也不現實,敗戰的前景誰都看得見,海軍說了堅持到底。那敗戰的責任就要海軍來負了。
所以海軍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關於撤退的具體問題,想來想去就來了一句“讓王太子殿下和王女殿下共同決定吧”。一腳把球踢到了王族的腳下。
海軍的意見是隻要王族討論出最終結果,海軍上下必定堅決執行王命,要是有哪個不長眼的馬鹿敢跳出來抗拒王命,勤王忠誠的王家海軍必定第一個出來剁掉這隻馬鹿的狗頭。
陸軍拍著胸脯保證,作為王國的中流砥柱,只要王太子一聲令下,別說撤軍,就是讓大家表演集體自我解剖都沒問題。既然是侍奉王族的忠誠騎士,自然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要是有哪個腦袋裡進了水的國賊想要搞事情,陸軍一定滅他滿門。
於是陸海軍經過一番番激烈的爭奪拼搶,球賽的最終結果竟然是一個大腳把球射進了王族的球門。
密涅瓦的態度不用說了,路易王太子的想法又是什麼呢?
說出來可能沒人信,王太子也想撤。
現在情勢已經很明顯了,就算沒有從阿登殺出來的裝甲部隊,查理曼也無力繼續維持萊茵戰線,崩潰不過是遲早的事情。明白這一點的那一刻起,王太子就在醞釀撤退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