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乍一看讓人感到太過突然、匪夷所思,但如果仔細追尋脈絡,人們不難發現其中的必然性。人體的癌變是如此,國家的病變同樣如此。”
放下報告書,亞爾夫海姆獨裁官在末尾簽字後遞給了親衛隊隊長。
查理曼任何重要會議在亞爾夫海姆都有一份會議紀要,決定國家大政方向的會議更是不會缺席。羅蘭在軍政協調會議上的遭遇在會議結束一小時後就擺在了獨裁官的辦公桌上。
李林對查理曼人的反應一點都不感到奇怪。
指望賭紅了眼的人收手本來就不現實。不論那些曾經和羅蘭及密涅瓦一起想要阻止戰爭擴大化的政府官員多麼理智,可他們終究不可能做到“純粹理性”。這些曾經高呼和平之人既無法忽略已經付出的成千上萬生命和無數物資,又畏懼洶湧的民意,即使明知道繼續打下去將是凶多吉少的局面,依然抱著一絲僥倖,硬著頭皮死撐。期待屢屢創造奇蹟、化不可能為可能的聖少女能將幻想中的反敗為勝的決定性會戰化為現實。
應當說會變成這樣的局面,一再給查理曼帶來勝利,使整個國家出現依賴症狀的羅蘭自己也有一定責任。但如果說沒有那些振奮人心的勝利,查理曼就會頭腦冷靜下來,接受停戰議和,只怕也是過於樂觀的預測。
只要“財政問題”這個斷頭臺存在,查理曼就絕不可能停下來。
“可根據目前為止的資料來看,即便停戰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財政困難,卻也還沒到政府馬上就會破產的地步。濫印鈔票帶來的通貨膨脹或許是很麻煩,可停戰後各國的援助和海外商品流入的話,抑制物價也不是做不到啊。”
尼德霍格實在無法理解查理曼人的思維,為了迴避日後的困難,主動為自己製造一個更大的困難甚至是絕境?這和為了躲避餓狼,主動跳進獅子嘴裡有什麼區別。
“恰恰相反。”
鮮血般的紅色眸子微微眯細,獨裁官展露出典雅的微笑。
“就是因為不會立即破產才讓他們感到恐懼。”
國家是身體的話,經濟是血液與骨骼,軍隊為肌肉,政府則是大腦和心臟。查理曼如今所有的血液(經濟)都在供養肌肉(軍隊),大腦和心臟已經疲憊不堪,細胞(國民)也已經到了極限。然而此時停戰,一直在扭曲狀態(戰時體制)下大量服用興奮劑(軍需訂單)的內臟必然會出現問題,必須透過輸血(外國經濟援助)和戒斷興奮劑來調整體質以適應新環境(產業轉型)。
道理大致便是如此,可正如求醫需要耗費診療金和藥費,產業升級轉型也是要需要注入大筆資金的。以查理曼當前的狀況,去哪裡弄這麼一大筆錢呢?
選擇有兩個。
第一,舉國上下勒緊褲腰帶,將一切物質需求降低到人類生存的最低標準,一邊等待時機,一邊完成國家復興。但這個選擇有兩個問題,首先需要穩定的外部環境,即諸國對查理曼保持友好態度,持續提供支援,且沒有什麼突發的衝突來打斷整個過程。其次需要查理曼各階層具有極大的戰略定力和忍耐力,能夠撐過以十年為單位的恢復期。可以當前查理曼人個個腦袋冒煙,像患了癆病似得咳著喊著要“勝利、勝利!給我們更多勝利”的狀態,根本無法期待。
第二,就是出售資產換取資金了。
查理曼大可以向偉大的鋼鐵慈父學習,將國內的農產品和原材料搜刮一空,以不惜餓死百萬人的決意從別國換取資金和技術來完成本國的工業化。不過先不說查理曼當局是否有這種大無畏的魄力,能不能趕上別國發生資本主義週期性經濟危機這種好事。在他們成功獲得資金和技術,投入到產業轉型之前,全國上下恐怕已經沒多少有力氣開動機器和種地的工人了。更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大批前軍人和飢餓暴民高唱《萊茵軍團戰歌》發動一場席捲全國的革命。不管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飢餓永遠是反抗的主要原因。
“最簡單好賣的,當然是殖民地。渴望拓展海洋利益的阿爾比昂、熱衷尋找暖水港的羅斯聯合公國都會對這筆生意感興趣。其次就是開放市場和優惠政策,也就是放棄關稅壁壘,對我國之外的諸國商品開放市場。這樣不但獲得了想要的東西,順便還和諸國建立起了利益紐帶,將我國孤立了起來。可謂一舉多得。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開戰之前就要採取這個策略,現在嘛……”
“惡意壓價……嗎?”
獨裁官諱莫如深地一笑,接過親衛隊隊長遞來的紅酒。
正常情況下,像查理曼這樣龐大的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必然受到諸國熱烈歡迎,所有人都會爭先恐後地搶著進來。今時今日的查理曼卻已淪落至國土被分割、經濟急遽惡化的地步。為了緩解財政困難,只能將主動權雙手奉上。
原本可以高額出售的殖民地,可以換取對方同等讓步的優惠政策,如今只能全部以底價出售。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不容拒絕,連猶豫都不允許,完全任由對方予取予求。相對的,因為戰爭同樣遭受損失,經濟出現疲乏的諸國也不會在這場饕餮盛宴中表現出哪怕一丁點的慈悲。他們一定會徹底掠奪查理曼來填滿自己乾癟的胃袋,徹底控制住查理曼的經濟命脈,給曾經的猛獸帶上項圈,使其為自己的利益服務。
“這同樣也不符合我們的利益,可對查理曼來說更加難以忍受……想想看吧,不但失去面子和收入來源,援助的有無多寡也要取決於曾經的敵人,為了或多或少的援助和另一個敵人不斷廝殺,直至同歸於盡。最終滅亡之後,也被視為‘做了蠢事而亡的國家’不斷受到輕蔑和侮辱,而身為前國民,國家滅亡之後也還要持續受到蔑視和折磨……”
戰敗後被滅國固然讓人恐懼,可這種有如凌遲般的緩慢滅亡,只是想想都會讓人心驚膽戰。
出於對議和之後的未來的恐懼,原本力爭和平的政府官員們會掉頭轉而支援戰爭也就不難理解了。
“戰爭的車輪一旦轉動,不把攔在面前的一切障礙碾碎是不會停下來的,任何想要阻止的人,只會落得個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