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軍主流空降戰術分為傘降和機降兩大類,傘降戰術和另一個世界差別不大,主要區別在機降戰術上。由於技術發展上的差異,防衛軍的機降戰術更接近搶灘登陸。
不同於另一個世界發展垂直起降技術的高起點、高成本、高事故率,這個世界的浮空船是一種廉價且載重量相當客觀的垂直起降平臺,或許技術上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地方,但哪怕是早期風帆式浮空艦的安全可靠性,也比掌握核心科技的米帝搞出來的“魚鷹”傾旋翼機要高得多。等防衛軍大量引入新材料和新技術後,坐擁泰坦尼克號噸位和載重,無需專用機場,只需足夠開闊的平地即可實施降落的巨型浮空登陸艦自然會將各種運輸機方案淘汰掉。類似搶灘登陸的垂直機降作戰也就成了機降作戰的主流。
在防衛軍浮空登陸艦家族中,“隆德.貝爾”號顯得有些鶴立雞群。作為首開強襲登陸艦這個艦種的先驅者,這條承擔技術驗證任務的戰艦上堆砌了大量先進裝備,造價也直逼比她大了一圈的德弗林格級。成為防衛軍空軍位列造價排行榜的季軍,亞軍自然是德弗林格級,冠軍則是總旗艦“大帝”號。
隆德.貝爾號標準排水量30500噸,滿載排水量31100噸,艦長253.2公尺,艦寬46公尺,升限7500公尺,最大航速每小時82公里。一次最多可搭載2000名士兵和600名船員,船上的專用倉庫可同時儲存供2600人一個月的生活所需,以及一個裝甲營或一個裝甲擲彈兵團連續作戰一週的物資。
強大的運載能力之外,這條戰艦還擁有足以令任何人印象深刻的強大火力。別忘了,她的頭銜是“強襲(攻擊)”,在進行空降登陸前,隆德.貝爾號會先用船舷兩側的兩門110mm線性磁軌炮和艦艏上下合計四座雙聯裝155mm高平兩用艦炮掃清登陸場內一切妨礙。等到清空登陸場,下錨投送登陸部隊和物資期間,4門7管30mm對空速射炮和6座雙聯裝88mm高射炮會用彈幕支撐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足以與正規戰艦一戰,亦可獨立壓制灘頭,密集的防空火力,加上為了指揮登陸作戰設定的全套司令部指揮設施,大量的通訊裝置、資料傳輸系統及作戰指揮中心。隆德.貝爾號堪稱伊謝爾倫炮臺駐留艦隊中最適合擔當防空作戰旗艦角色的戰艦。會讓一介上校的帕西法爾指揮擔負炮臺防空之責的第二巡洋艦隊指揮官,其自身能力之外,隆德.貝爾號的效能也是一大原因。
端坐在艦橋內看著雷達介面裡持續爬升的光點,帕西法爾一言不發。
現代軍艦管理引入了相當多的管理學等現代要素,根本上卻依然難以抹去古老的家長式管理,戰艦成員之間的關係更像等級分明的大家族,艦長就是掌控一切的家長。艦長的一舉一動會直接帶給艦員各種影響,無論處於何種狀態,艦長都必須維持並充分展現自己的權威,確保艦員能充分發揮自身能力和艦船效能。
帕西法爾總體上來說是個缺乏霸氣的人,但每當他陷入深思時,船員也會感到莫名安心。敵艦異乎尋常表現帶來的不安和緊張,迅速消失了。
觀測著已經爬升至8500公尺的光點,帕西法爾在腦內勾勒出對手戰術的輪廓。
——高空突入降下作戰。
以“某種手段”為依託,爬升到10000公尺的高空,然後以與地面幾乎垂直的角度高速下降,在下降過程中,利用重力加速度不斷提升速度,最終一口氣突穿防空火力網,摧毀或攻佔炮臺。
——這是在發瘋。
哪怕讓帕西法爾自己評價,也只有這麼一句話。可站在查理曼的立場上來看,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原本查理曼的技術和工業產能就遠遠落後亞爾夫海姆,空有人口優勢,卻無法將這種優勢轉換成能壓過對手的戰鬥力。為了扭轉頹勢,自殺攻擊之類的邪門歪道早已在戰場上氾濫,對這個不發瘋就活不下去的國家來說,再瘋狂的計劃,只要有微乎其微的可能性存在,他們一樣會毫不猶豫的著手實施。更何況這個計劃的成功性還沒有低到讓人絕望的地步。
垂直俯衝——以最小迎彈面積,用最快速度降下。如果沒有仰角和密集程度足夠的防控火力,就等著搭前往瓦爾哈拉的單程車吧。要是遇上反應慢一點的,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就掛了。
以伊謝爾倫炮臺的體積,就算是隻瞎蝙蝠也不可能打偏,如果這個敵人真的瞎成那樣,那也沒辦法。不過如果其最終著陸點在炮臺前面,那倒也罷了。落在炮臺後面那就麻煩了。要知道炮臺和塹壕都是用來防衛正面的,對來自背後的攻擊可以說幾乎沒有防禦能力可言。哪怕是一支步兵分隊滲透進防線後方,也有可能帶來極大的危害。眼面前這票坐著土飛機上天的傢伙怎麼著也不會是戰鬥力只有5的渣渣吧。
“救國的聖少女嗎……”
“敵人是那個女人?”
副艦長壓低了聲音,卻難掩意外。
“奧爾良的聖少女”如今是防衛軍最關注的對手,沒有之一。這位有如神助的少女一次次將麻煩與挫折帶給防衛軍,儘管那些戰術層面的勝利並未改變交戰雙方的戰略態勢,卻著實讓自尊心強烈的防衛軍頗為難受。軍隊裡不少人已經將打敗這位穿鎧甲的淑女視為自己功成名就的途徑,活捉或殺死聖少女成了很大一部分軍官的心願。
“每到關鍵時刻,她就會出現在最重要的戰場上。這一戰直接關係到查理曼的存亡,她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