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第一強國。
伴隨這個稱號的並非只有榮光,被第二、第三、第四……合起夥來圍毆也是被冠以這榮譽稱號的國家的宿命。千百年來,查理曼就一直處於這樣的位置上。不管是老冤家阿爾比昂“聯合老二坑老大”的攪屎棍戰略;還是教皇們年年不忘先輩被查理曼蠻子抓去小黑屋啪啪啪的屈辱,一有機會就要削查理曼;抑或哈布斯堡家族、塞雷斯之流大搞小動作……反正被一堆世仇血仇隔夜仇的鄰國圍著打早已是查理曼日常的一部分。一直以來查理曼固然奈何不了諸國,懾於查理曼的國力和北方虎視眈眈的公國,諸國也無計可施。到如今諸國只能眼睜睜看著查理曼崛起,對此卻束手無策,千百年來無解的難題似乎終於迎來了最終解決的時機。
大多數查理曼人如此理所當然地看待時局,一小部分頭腦清醒之人卻看到了盛世狂歡背後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
“他到底想幹什麼?!”
紅衣主教憤怒的咆哮連天花板上的水晶吊燈也為之顫抖,彷彿被那一聲怒吼抽走了全身力氣,查理曼的頂樑柱頹倒在寬大的辦公椅上,一張紙片從指間滑落。
黎塞留首相可能是查理曼有史以來最偉大也最冷酷無情的政治家,除了冷血和權謀,這位身披紅衣主教法袍的老人還以不可摧折的意志著稱。面對不法貴族,他堅定的用軍隊和死刑消除一切抵抗,強令國內一切割據勢力拆除設防的城堡,撤銷大小貴族掌握的私軍;增加稅率,鼓勵生產以充盈國庫;建設海軍和海外殖民地,令長期消亡、名不副實的查理曼海軍起死回生,甚至擊敗公認的海上霸主,控制了海洋。
要不是有財團這個超級怪物的存在,首相將閃耀在無暇的榮耀中,成為一位被歷史所銘記的中興名臣。
黎塞留幾乎所有的敗績都和財團脫不了關係,似乎只要一遇上李林,首相的睿智就下線了。幾次鬥爭失敗後,主教明確的認識到在他的餘生裡,財團都是一個無法戰勝的對手,恐怕在今後的一百年裡,也沒有人能扳倒這個將無數觸鬚紮根查理曼方方面面,同時用利益編織起無所不包的大網的怪物。為國家利益考慮,首相和財團建立了一種既合作又競爭的“新型利益集團關係”。一直以來的合作成果也讓黎大主教感到滿意,開始思考如何維護對雙方都有利的共生關係。
直到羅蘭和密涅瓦向他展示了財團的真面目、亞爾夫海姆和精靈陣營的存在、李林的真實身份及最終目的,如夢初醒的首相不得不以苦澀的目光重新審視之前頗為滿意的共生關係。然後首相沮喪的發現:面對精靈陣營,他和查理曼已經失去了一切可以反擊的手段。經濟、政治、軍事、外交——不論那一項,亞爾夫海姆都可以輕鬆吊打孤立無援且嚴重依賴財團的查理曼。
之前那些“大捷”徹底封死了查理曼獲得外部支援的可能性,原本只要和盤托出“全都是精靈的陰謀,我們也是受害者”。各國即使不會直接出兵援助,至少也會基於共同的信仰和種族歸屬感提供物資和政治上的支援,擠壓亞爾夫海姆的活動空間。運氣好的話,就能把對方拖入消耗戰的泥潭,對方終究是在消耗自己積累下的元氣,和整個人類陣營拼消耗的話,最終一定會被活活耗死。
然而現在已經無法指望這種可能性,查理曼扼住了諸國的咽喉,這時有誰加進來和查理曼戰鬥的話,諸國是不會在乎新加入者的種族成份和信仰的。即使那不是朋友,也是敵人的敵人。
在無法實行最佳策略的情況下,至少也要想個次善的策略來回避最糟糕的事態。和羅蘭、密涅瓦商談後,首相擬定的策略是——拖。
必須不惜代價拖延亞爾夫海姆發動戰爭的時間,綏靖主義雖然難看了點,但只要不讓精靈陣營獲得大義名分,他們就難以按照預定計劃在最佳條件下開啟戰爭機器。這段時間內,查理曼可以重新調整戰略,整肅軍隊和內政,剔除激進主義者和腐敗份子,重新恢復與各國的關係,最終改變當前孤立無援的態勢,迫使亞爾夫海姆不得妄動。至於消滅亞爾夫海姆——黎大主教壓根沒考慮過這種不切實際的作死念頭,只要身為神意代行者的李林還在,任何類似的念頭都是危險且愚蠢的。
一切計議完畢,最後剩下的問題就只有時間了。以上計劃都需要時間,但查理曼現在最缺乏的也是時間。整個戰略轉型從啟動到轉向完畢,保守估計需要5~6年時間,當中容不得受到一丁點的干擾,更不要說主動挑釁精靈陣營。而恰恰在這個時候,黎塞留收到了一個幾乎令他暈厥的凶訊——王太子暗中派遣浮空艦隊突襲財團運輸艦,作戰失敗,全部11艘戰艦隻有1艘返港。
長期以來,由於沒有子嗣,黎塞留很大程度將王太子視為孩子而非未來的國王,同時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其冷徹精準的目光也比國王本人更清楚地洞察路易王太子的優缺點。
平心而論,首相認為諸多王嗣之中最為傑出之人莫過於王太子。能力、心機、手腕在王子王女之中無出其右。其缺點也很明顯,自尊心過剩 ,好大喜功。
如果是太平年代,路易王太子很可能成為一代明君,他與其治下的查理曼必定會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但其好大喜功的個性讓他很難從長遠去考慮國家戰略,遇到問題傾向於用武力解決,甚至是為了彰顯個人的武勳或是喜好,故意挑起爭端對外征伐,終將徒耗國力,最終使查理曼失去霸權地位。
放在過去,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即使失去霸權,查理曼仍可不失大陸第一大國的地位。為了平衡國家間的實力對比,各國還更願意和一個不至於太弱的查理曼進行合作。可如今外有各國結成反查理曼大同盟,內有精靈陣營虎視眈眈。眼下一觸即發的危急形式下,這麼一個“麻煩製造者”帶給國家的,只能是混亂和災難。
必須解決這個麻煩!
不到5分鐘,黎塞留就做出了決斷。既然王太子的存在無法給國家帶來安定,那麼幹脆廢掉他!既可以搪塞亞爾夫海姆,也可以連帶著清除越來越失控的陸軍死硬份子,減輕之後戰略調整的阻力。唯一的問題是該由誰來掌控陸軍?
和王太子結黨的米歇爾.泰利耶那一掛肯定是不能用了,米歇爾的兒子盧瓦雖是傑出的幹才,但基於同樣的理由也不能再讓泰利耶家族之人掌控陸軍。第二王子伯納德和財團走的太近,且手中已經有號稱“第二陸軍”的提坦斯,如果陸軍提坦斯化,那麼將產生一個空前龐大的軍閥集團。到時候對付這群狂熱份子都來不及,哪還有時間處理其他事情。同理,讓海軍出人去管陸軍也不行,先不說專業是否對口,海軍自己過度的好戰傾向也叫首相無法省心。
最後的希望還是落到了夏爾王子身上,可夏爾殿下還太小,之前積累的聲望還無法服眾,如果夏爾再大一點,哪怕有15歲,事情也容易的多。現在……
黎塞留也考慮過仿效薩爾巴杜特區的模式,讓羅蘭和密涅瓦在夏爾的名義下掌控實務,然而掌控一國的軍隊和管理地方完全是兩回事,他們的經驗和聲望還不足以承擔如此沉重的擔子。另外已經和羅蘭決裂的李林面對這個針對性過於明顯的組合會有什麼反應也很難說,把希望寄託在對手會大意輕敵上是一件極為危險的事情。
想到這裡,黎塞留不禁想起羅蘭提到過的亞爾夫海姆軍事體制。軍事長官、總參謀部、必須由非現役軍人擔當的部門長官相互獨立,透過法律制度確定財政大權和調動軍隊的權力完全由評議會及執政官控制。這種體制下軍隊不得隨意行動,部門之間的相互牽制也把軍隊搞政變的風險壓低到了可接受的程度,加上對違紀行為的堅決懲處。使得像查理曼軍隊裡那種幾個尉官、校官就敢謀劃“天誅國賊”,實踐“下克上”的事情,在亞爾夫海姆防衛軍根本不可想象。
看看人家那邊的模範軍人,再瞅瞅自家那一群各種兼職濫權的馬鹿、國賊、奸佞、王道派、統制派……差距怎麼這麼大?!差距怎麼這麼大?!差距怎麼這麼大?!
一口氣把很重要的感想連吼三遍後,冷靜下來的黎塞留最終決定折中處理——晉升塞巴斯汀.沃邦陸軍上將為陸軍元帥,兼任陸軍大臣。由赫赫有名的“大孔代”——第四代孔代親王路易II.德.波旁擔任戰爭大臣,讓羅蘭和密涅瓦以“見習軍務”、“組建第四王子親衛隊”的名義在孔代親王之下任職,為陸軍整頓提供參贊。
沃邦是一位傑出的軍人和軍事理論家,擅長攻克要塞的同時更擅長修築要塞,推崇防禦作戰。在王太子賬下的諸多悍將之中,沃邦為人謙和、理性、顧全大局的個性廣為人知,讓他做陸軍大臣可以安撫王太子一黨,也容易被各方面接受。孔代親王原本就以武勳聞名,又是王族,任職戰爭大臣沒有任何爭議。按照習慣法,戰爭大臣有權插手陸軍的管理和人事調整,以孔代親王的才幹和公正,加上密涅瓦和羅蘭的協助,整飭陸軍將名正言順的展開。
計較完畢,黎塞留立即讓下人準備馬車前往凡爾賽宮,一向雷厲風行的首相大人不喜歡浪費時間,現在更是分秒必爭的關鍵時刻。
憂心如焚的黎塞留還不知道,他的對應已經遲了一步,所有人視線之外的所在,推動戰爭的謀略正有條不紊的執行中。
##########
“你說的是真的嗎?”
顧不上濺落在袖口的茶汁,伯納德王子端著茶杯,臉上滿是錯愕和難以掩飾的狂喜。
“千真萬確,尊貴的殿下。”
侏儒謙卑的行了一禮,醜臉堆砌起無可挑剔的營業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