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示對皇帝和皇權的尊重,否則會被攻訐有刺王殺駕的嫌疑。
只有頂級權臣才可以獲得劍履上殿的特權,可以佩著劍穿著鞋上朝,擁有可以直接對皇帝造成極大殺死的能力和武器。
贊拜不名也稱謁贊不名,
在古代的時候。
當上朝的時候,大臣在朝見天子的時候,
一般都會被擋在宮門之外,
等到皇帝想見誰的時候,就讓太監對外大喊:“大丞相某某某覲見”,
亦或是“大將軍某某某覲見”等等。
又因為古代上朝議政時,因為官員數量很多,
皇帝不可能把每個人都記住、記清,
因此臣子如果向上奏事,也必須由贊禮官向皇帝通報其官職及姓名才行。
而一旦獲得了贊拜不名的特權,
太監或贊禮官喊權臣的時候就不能直接提其名字了,
只可以提其官職、身份。
有人可能是會奇怪於,區區不提名字算得上什麼頂級榮譽特權,
但是在華夏古代這是一種非常高的特權,
畢竟因為在華夏的古代直呼其名是一件十分不“禮貌”的事情,
除非你是別人的上級或者是長輩,否則直呼其名就是一種嘲諷、看不起的意思。
而在宣人覲見的時候不提權臣的名字,就是“為尊者諱”是意思,
而當作為“九五之尊”象徵的皇帝都不提權臣的名字時,
實際上隱晦的體現出了權臣的身份和皇帝是平起平坐的意思,
由此可見“贊拜不名”的待遇之高。
出警入蹕,即帝王出入時警戒清道,禁止行人來往,就是古代交通管制的意思。
按《古今注·輿服》中解釋的:
“警蹕,所以戒行徒也。周禮蹕而不警,秦製出警入蹕,謂出軍者皆警戒,入國者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
“出警入蹕”本為帝王專有的待遇,
但也會主動或被動給一些權臣,
也表示著該權臣實際上與皇帝權利平等了。
歷史獲得以上幾項恩寵的大臣並不鮮見,比如西周的姜尚、西漢的蕭何、漢末的董卓、三國的曹操、曹魏的曹真等人,
他們或作為開國元勳,或作為朝廷重臣,都曾獲得如上待遇。
但集這幾樣榮譽特權全部於一身的權臣並不多,
不算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紛亂君臣,
也唯獨是有宋朝的“八大王”趙元儼一人集齊了。
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出警入蹕!!
此刻,葉天一下子是獲得了四大特權了,也算是無比驚人的事情了!!
而至於加九錫,也是不需要多說什麼了。
九錫也就是華夏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禮器,
是最高禮遇的表示。
“九錫一曰車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戶,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之士百人,七曰斧鉞,八曰弓矢,九曰秬鬯”。
歷代皇帝都將玉璽作為傳國至寶,沒有玉璽絕非正統一樣,“九錫”成了“位極人臣”的象徵,代表著臣子的貢獻已經大到無賞可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