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依舊讓他代替楊彪,拜太僕、尚書令、司徒。
王允後來做豫州刺史,和東漢最後的兩位名將皇甫嵩、朱儁一起打敗了當地的黃巾軍。
這也說明王允有一定的軍事能力。
可惜,董卓死後王允錯誤連連。
原本,董卓的西涼軍主力,董卓死後,三個主將歸順漢朝,兩個死了。
西涼軍當時群龍無首 。
王允成為朝廷的最高的領導之人。
當時,王允的地位是得到各方認可的。
如果王允有能力的話,是可以將東漢拉入正軌的。
允面對人心渙散的軍隊,穩住局面應該是第一要務。
但王允卻採取了徹底剷除西涼軍的做法。
從四月二十三董卓被殺,到六月初一王允被殺,一共不到四十天。
這隻能說明王允在政治上的幼稚。
他的能力真的不足以駕馭全域性。
朝廷的穩定需要依靠政治。
但穩定的政治局勢需要軍隊的保衛,
而王允恰恰沒有軍隊,現在明明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在他眼前,
王允卻把他給推出去了。
而起秉政之後王允的開始變得驕傲自滿,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了,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謙謙君子的行徑了。
王允第二個錯誤則沒有及時調整政策,
董卓一死就應該赦免所有跟隨董卓的人,去安定人心,
看看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後怎麼做的的,這才是大政治家的風範,
可王允還是殺死了蔡邕,而蔡邕不過是為董卓的死嘆息了一聲。
這是因為董卓對蔡邕確實很好。
王允卻不能容忍,直接將蔡邕殺了。
可自己也是依附在董卓的勢力裡,才高升成為司徒。
董卓雖死,但他的軍隊實力還在。
可王允急切地想解散西涼軍,而不是控制他,他無法容忍叛軍的存在
但軍隊不過是國家機器,在誰手裡聽誰的。
王允對待西涼軍,不殺掉也不赦免。
結果最後無奈之下,李傕郭汜再度是帶著西涼軍造反了。
可以說,李傕郭汜亂長安完全是王允“逼”出來的。
而他自己也死於這場叛亂。王允死時不過56歲。
可見王允在殺了董卓之後,計謀也是犯錯連連,算不上是那一種最為頂級的謀士了。
只能說一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