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八達的羊腸巷,門前潺潺流過的小河……
星際考古學家、星際建築學家、星際文物修復學家,想盡方法想要復原出建築群的一角。
無論怎麼嘗試,他們復原出來的建築群都很彆扭。
徒有形,而空無魂。
這真的是數萬年前的古地球人可以完成的建築嗎?
在沒有拿到設計圖的時候,阿牛也無數次這樣問自己。
誰能想到困擾了整個星際建築界多年的謎題,竟然只在於材料和架構?
按照夢婉的圖紙,他放棄了星際常用的空間摺疊技術。
選擇採用最為古老的穿鬥式木構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檁。
外圍砌較薄的空鬥牆,牆面也是以素淨的白色為主。
牆底部堆砌著碎石,室內地面也鋪石板。
廳堂內部隨著使用目的的不同,用罩、木鬲扇、屏門等自由分隔。
就連整體的塗料也僅僅選用慄、褐、灰等素色和必須的防火塗層,不施彩繪。
阿牛相信,如果不是大量放棄星際通用建築法則和建築材料,別說三萬星幣,就是三百萬、三千萬星幣也建不出如此規模宏大、造型精美的建築群。
不愧是年紀輕輕就能擁有一顆療養星的夢婉小姐啊,不僅能繪畫出如此富有遠古氣息的設計圖,還願意將如此寶貴的設計圖紙無償送給他。
他可一定要好好地為夢婉小姐效力。
這麼年輕有為還不驕傲自滿的人!一定是隱士高人啊!
至於被阿牛譽為“隱士高人”的夢婉,只會沒有文化地對著剛建好的建築群說幾聲“臥槽”。
然後又屁顛屁顛地舉著光腦拍照片。
就這麼好的居住條件,她還招不到一個醫師來?